
青島日報2021年4月8日2版
每周兩場會,專解居民憂
李滄區大棗園社區黨委堅持10年“兩會聯動”模式,推進社區穩定發展,提高居民“幸福指數”
“上周樓道長周三例會的時候,有樓道長反映了老小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封閉的大門是否可以開放的問題,周六兩委擴大會上專門研究了這個事項,認為當下處于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只要大家主動出示健康碼、戴好口罩并配合測溫,那么是可以開放的。在這周三的樓道長例會上,我們將這一決定反饋給了大家。”

大棗園社區第四網格黨支部書記王孔遷(左)和支部成員在溝通支部學習事宜。 張晉 攝
在李滄區湘潭路街道大棗園社區,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王春光邊向記者展示會議記錄,邊介紹社區創新實施、至今已步入第十個年頭的黨建引領社區高效能治理模式——周三樓道長例會與周六兩委擴大會。
大棗園社區居委會于2002年成立,是李滄區首個村改居社區。2012年6月,社區完成舊村改造回遷,社區黨委立即設立了網格長、樓道長,建立了周三樓道長例會制度,對居民關心的熱點問題、居民的希望要求進行解決及反饋,并成立9個網格黨支部,涵蓋網格內全體黨員,在支部內部開展社區歷史、個人發展歷程、黨性覺悟表現的融合教育。同時,社區黨委每周六定期召開兩委擴大會,對社區重大事項決策、三資管理制度、社區民生福祉、文化教育開展、扶助關懷送溫暖等工作進行集中決策研究,并在樓道長例會中傳達通報,同時把周三例會居民反映的問題和建議要求一并回復,如今,“兩會聯動”已經步入第十個年頭。
這只是社區黨委工作探索的一個事例。
在老黨員管理辦公室,第四網格黨支部書記、68歲的社區老黨員王孔遷和支部成員正在值班,居民有任何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都可以找他們。大棗園社區注重發揮社區老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鼓勵他們多為社區建言獻策,同時影響帶動年輕黨員。在社區老黨員的帶動下,年輕黨員積極參加支部活動、主動參與社區服務。
同時,大棗園社區黨委也在探索以“硬杠杠”管理社區400余位黨員,社區黨委制定出臺了李滄區首個支部組織管理細則,嚴格對支部日常工作的監督考核。2019年以來,又探索了黨員積分管理考評辦法,對黨員交納黨費、志愿奉獻、參加支部教育學習等各項內容進行評分管理,50分以下為“不合格”,由此從根本上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打造了一支居民信賴的黨員隊伍。
近年來,大棗園社區陸續投建了農超市場、物業公司、綜合商場等集體經濟項目,實現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與解決居民就業問題的“雙贏”。打造社區服務圈,發揮黨群服務中心功能作用,整合社會救助、計生、慈善、志愿服務等服務項目,實行“一站式”服務;利用社區資源建成助老大食堂,為千余位老人辦理便利就餐、送餐卡;建成2400平方米的潤生益農貿市場,解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利用社區網點引進農業、交通、民生銀行,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滿足金融業務需求。建設了李滄區文化館分館、圖書館分館、科普體驗館、消防體驗館,使居民在社區內就能實現圖書借閱、科普體驗學習。
“社區建設了占地120畝的大棗園文化廣場和文化活動中心,豐富居民文化生活。”王春光告訴記者,社區開辦了市級道德講堂,李滄區首個社區老年大學、科普大學,創建了“周五科普日”、社區“長者學堂”和“醫社聯建”等教育品牌,打造了鑼鼓隊、秧歌隊、歌詠隊、舞蹈隊、模特隊等20余支文藝民俗表演隊伍,實現了天天有活動、節日有演出、表演有場地,保障居民有所學、有所樂,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黨組織檔案
大棗園社區黨委下設13個黨支部,包括1個機關黨支部、3個企業黨支部和9個網格黨支部,共有黨員407人。近年來,社區黨委先后獲評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社區先后獲評全國科普示范社區、全國民主法治社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實習生 徐鋒)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