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4月9日2版

氤氳書香也是城市競爭力
“這個城市的書香氣越來越濃,也越來越深入了。”這是青島如是書店聯合創始人安東的感受。讓他感慨的不是盛大活動,而是細節方面的變化。比如,越來越多的社區主動聯系作家一起做讀書會;書店成為很多新建小區的配套設施;萊西某村很重視閱讀,在村里建了圖書館,村民們讀書興致很高。
書香氤氳的背后,是青島的高度重視和切實投入。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青島市財政持續投入資金共計2200余萬元,支持打造“書香青島”,完善全民閱讀體系。“十四五”開局之年,市財政預算安排資金近700萬元,繼續支持全民閱讀。這些投入顯然是值得的。在近年來的全民閱讀排行榜中,青島的身影引人注目。比如,2019年青島城市閱讀指數位居全國第四,排在深圳、蘇州和北京之后。過去常常有人說青島是“文化荒漠”,而現在相關數據足以對其進行糾正——你見過書香里的“文化荒漠”嗎?
書香,不僅是市民文化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城市競爭力。近年來,各地“搶人大戰”漸趨白熱化。而站在人才角度來換位思考,選擇扎根一座城市,必須考慮多種因素。而越是高層次人才,就越注重書店、圖書館等文化因素。一方面,這與個人生活習慣有關,閑暇時去看看書、聽聽講座,能愉悅身心,增加新知,也能擴大朋友圈。另一方面,這跟一座城市的創新能力息息相關。2020年7月,一項《粵港澳大灣區創業環境水平的測度與分析》報告,將圖書館指標單列出來,指出圖書館數量與創新能力呈“正相關”。再結合其他數據看,深圳和東莞頗具代表性。兩地在鄉鎮、街道、社區等各級圖書館的數量和布點上遙遙領先。兩地都有大量年輕外來人員,圖書館等知識資源密集場所,成為他們尋找歸屬感、充實自己的重要空間。在這里,年輕人養成了閱讀習慣,培養了學習能力,也為城市發展積攢了后勁。特別是東莞在2008年后能從制鞋等傳統制造業密集地,轉型為電子信息產業重鎮,離不開對高校研發機構、職業技能人才的吸引和培養,而圖書館建設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
進而言之,書香是涵養創新能力的土壤,關系到一個城市的知識升級以及產業轉型。從國外經驗看,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都是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在制造業為主的階段,一座城市愛不愛讀書,差別或許不太明顯,但到了科技創新驅動階段,差距就會迅速拉大。
應該說,青島在全民閱讀方面的進步令人欣喜。但也要借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讓圖書館等更好地扎根,讓資金發揮更大效能,讓“書香青島”成為文化品牌的同時,也給城市集聚更多新動能。(王學義)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