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2日訊 青島的美,又豈止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如何厚植地域發展優勢,鑄就山水林田海島灣統籌發展的生態美麗家園,在浙江大學舉辦的青島市農村水生態環境治理專題培訓班上,在身臨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杭州市桐廬縣環溪村等多地探訪中,組團來學習的青島干部們找到了答案。

青島市農村水生態環境治理專題培訓班在浙江大學舉辦。
由市委組織部主辦、市生態環境局承辦的專題培訓班日前“開進”浙江,全體學員跟著名校名師學,跟著成功實踐案例學,身臨其境觀察浙江、探索浙江,透過小現象發現大邏輯,努力從浙江經驗中破解“治水”密碼,找尋“青島路徑”。
總課時量約16小時,實地觀摩行程約400多公里,短短4天的學習培訓暫告一段落。為什么學、怎么學、學什么、怎么做,這些都在學員們心里逐一找到了答案,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水生態環境治理的“青島打法”也在這里逐漸明晰。
鄉村振興,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三月的杭州,鶯飛草長,新柳如煙。浙江大學嚴力蛟教授講授的《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和典型案例分析》中湖州市安吉縣魯家村的實例,引起了學員們的廣泛熱議。魯家村從欠債150萬元、村容村貌全縣倒數第一到成為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的明星村、示范村和標桿村,可謂脫胎換骨、浴火重生,目前該村已吸引社會資本20多億元。
“魯家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創新采用“公司+村+家庭農場”模式,統籌實施村莊規劃、產業規劃、旅游規劃,放大綠水青山生態優勢,農業、農村、農民緊密地融為一體,實現了山鄉巨變……這些對我啟發很大,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將更加注重培育鄉村特色產業,推動項目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同頻共振,努力實現美麗鄉村向綠色經濟拓展延伸。”嶗山區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妮妮有感而發。
“本領恐慌”是本次培訓學員的一個集體共識,“雖然只有短短4天時間,但是我們帶著問題來,就一定要帶著成果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董如增態度很明確。晚上八九點鐘的培訓教室依然燈火通明,學員們就如何推動青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設美麗鄉村和創建生態示范區展開了熱烈討論,尤其是對農村水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剖析。

浙江的河水清凈透徹,風景宜人。
浙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但在一躍成為經濟大省后,也曾一度“因水而憂”。從2014年開始,浙江以治水為突破口,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越來越多的江河奔涌、湖水蕩漾、溪水潺潺、岸堤景美,同時也倒逼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道路。如何學好“浙江治水”經驗,實現青島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進位趕超,成為本次培訓班帶給學員們的最大思考。
看細悟透,找尋治水“青島路徑”
作為青島干部,“體悟實訓”精神已經刻入骨髓、融入血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是本次培訓班移動課堂的重要一站。站在余村礦山遺址公園,山上一片片翠綠竹林現在眼前,在綠色掩隱中還可以看到保留的一些礦口,它們無聲講述著曾經的景象和余村綠色發展的歷程。萊西市河頭店鎮鎮長王進輝告訴記者,“余村關掉了污染的企業,代之以生態旅游、觀光農業和特色種植,優美的環境也給余村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余村的成功實踐生動的闡述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堅定了我們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心”。

浙江湖州市安吉縣余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 。
在觀摩杭州市桐廬縣環溪村農村污水治理典型案例的過程中,平度市崔家集鎮鎮長孫建寧追著當地鎮政府的相關工作人員問個不停?!碍h溪村根據自身地形地貌、污水水量水質等實際情況,大力推行“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模式,污水處理設施既實用,又和當地景觀有機相融,處理后的污水水質可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直接排入配套建設的濕地景觀池,成為當地美麗鄉村的‘鮮活一景’,真是小池子里有大文章啊!”孫建寧從小小污水處理系統看出了農村水治理的門道。

浙江桐廬環溪村實現大河清清小河凈,水碧山青繪就美麗鄉村。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青島市進一步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截至去年底,完成符合國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最新標準要求的行政村1283個,該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但治理標準和水平與南方先進城市相比還不高。市生態環境局副巡視員吳衍秋說:“下一步,我們要因地制宜地加快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工作,根據村莊生態環境、規劃布局、人口規模、生活習慣等實際情況,選擇經濟實用、方便好用、易檢耐用的處理方式和技術,特別是學習浙江的這種‘繡花功夫’,把工作精細化管理再推進、再落實,做好美麗鄉村建設的大文章,努力形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青島模式’”。
狠抓落實,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組織學習培訓,最終目的是要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長期性毋庸置疑,大氣、水、土壤等治理成效并不穩固。城陽區政府副區長李明鋼表示,“在十四五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市委組織部和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這次培訓意義重大。明形勢、知短板,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工作狀態,深植對標比拼趕超意識,從思想上破除壁壘。我們要切實把所學所思所悟轉化為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思路,轉化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舉措,大膽探索,蹚出新路,形成更多可推廣、可復制的治理經驗?!?/p>
參加本次培訓班的45名學員中,既有各區市的分管副區(市)長、市直部門的副局長,更不乏各區市生態環境、城市管理、水務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幾乎囊括了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水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全部中堅力量,當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排頭兵、領頭雁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市各有關部門、單位還需下好一盤棋,凝心聚力,堅決杜絕推諉扯皮、推三阻四、繞來繞去的現象,真正做到“分內的事認真干,交叉的事主動干,額外的事愉快干”。“‘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m是老生常談,但絕不是陳詞濫調。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工作合力,才能啃下硬骨頭、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市園林和林業局副局長周紅感悟頗深。 又踏層峰望眼開,奮進履職新時代。青島市美麗鄉村畫卷已徐徐展開,我們只要奮力奔跑,努力向前。(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通訊員 葛晶晶 楊兵)
責任編輯:岳文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