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以攻勢項目為抓手,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
他們把家搬到了機器轟鳴的公路上
清明節小長假過后,市級重點項目——國道204大沽河橋梁工程現場一派繁忙。落地開工1個多月以來,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基建處工程師、大沽河橋梁建設辦主任吳凈潔幾乎把家搬到了這里:與施工單位對接優化施工方案,協調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
在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像吳凈潔這樣以項目為家沖鋒在前的黨員還有很多。

吳凈潔(左一)、崔杰(左二)與施工單位一起研究施工方案。
計劃處負責人王秀芬同樣是大忙人。人們很少能在辦公室里看到她,機器轟鳴的工地是她最常去的地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人才短缺,大學生的就業選擇機會很多。而公路工地被稱為是男人的世界,苦、臟、累、險,常年漂泊在外,鮮見女性。1989年,大學畢業的王秀芬懷揣著獻身公路事業的熱情,一頭扎進了青島公路的工地,一干就是32年。在青島第一條高等級公路——煙青路的工地上,她是唯一干測量的女性。為了工作方便,她剪去了長發,每天扛著測量儀器和男同志一起滿工地跑,煙青路長幾十公里,每天走下來人累得腰酸腿疼,晚上躺下渾身疼得睡不著覺。為了工程不留質量隱患,她堅持吃住在工地。夏天雨水多,簡易的工棚有時積水漫過了膝蓋,晚上蚊蟲叮咬,環境十分艱苦,她沒喊一聲苦,咬緊牙關硬撐著干到公路通車。32年來,王秀芬見證了整個公路的發展,參與了青島市公路重點工程建設二十余項,主持或參與公路橋梁設計三十余項。其中,仰口隧道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銀獎,跨海大橋工程鋼筋混凝土套箱研究獲得國家專利及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全國交通行業“巾幗建功”標兵、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青島市“十大女杰”等二十多項榮譽紛至沓來。
2020年是青島發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的第二年,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承擔了31項作戰任務。一年多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孔大川帶領班子成員先后跑遍了青島所有公路,調研謀劃青島市公路發展規劃;負責疫情防控和工程建設的王祥木、董翠玲、徐紹國、崔明耀等分管負責人連續幾個月蹲在抗疫一線和工地上,現場指揮調度,協調解決防疫和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到2020年年底,青島公路攻勢項目山頭全部攻克,31項作戰任務均提前或超額完成,公路服務品質明顯提升。
“按照黨史學習教育要求,我們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黨員領導干部表率作用,以流程再造為突破,推進公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新提升,為青島公路路網結構優化和城市品質提升做出新貢獻。”孔大川表示。
黨組織檔案
近年來,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榮獲“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被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交通運輸廳授予先進集體榮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