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4月16日訊 作為最常見的家電之一,洗衣機已是家喻戶曉。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洗衣機采用的都是套筒結構——內外桶相套,內桶是脫水桶,外桶是儲水桶,甩干時將內桶的水通過外桶排出。
但這種結構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兩桶之間藏污納垢、滋生細菌,內外桶間的污垢細菌會順著內桶的排水孔進入內桶,極易產生洗衣過程的二次污染。我們常說的“清洗洗衣機”,主要“瞄準”的就是套桶間的結構。此外,這種結構還帶來了資源浪費,據統計,每次洗衣都有30%的水和洗滌劑是被浪費的。
所以,不少人想象過,能不能有一臺洗衣機,可以不用清洗內外桶?青島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讓這種想象變成了現實,研發生產了全球首臺取消外桶且內桶完全密封的單桶全自動洗衣機,還憑該項目獲得了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聽起來似乎難以想象。一旦沒有外桶,內桶的水如何存儲?甩干的時候又如何排出?項目負責人為記者解開了“謎底”。
據介紹,針對取消外桶后洗滌水難儲存的問題,根據流體動力學原理分析水流運動軌跡,創新了內桶全密封技術,實現了內桶靜態、動態及高速甩干時共計9類36處部位的全方位密封;針對取消外桶后洗滌水難排出的問題,運用流體動力學原理研究了水飛濺的路徑,采取低位螺旋導水技術,通過水道和導水槽豎直搭接結構的創新,解決了濺水的問題,又設計了凹形螺旋導水槽,解決了水流不暢的問題,實現了洗滌時水的正常排出且不濺水。
為了進一步方便理解,項目負責人現場拆卸了一臺單桶洗衣機,讓記者一目了然地看到了這臺洗衣機的運作模式:在這臺洗衣機內部,僅有一個洗衣桶,內桶為全密閉構造,呈下窄上寬狀,桶身分布有凹形水槽,在洗衣桶的外面有一個接水槽;在甩干環節,內桶旋轉,通過離心力將水從桶頂部排出,順著凹形水槽進入接水槽內,并進一步排出。整個過程中,沒有水滴飛濺,內桶的水也實現了“只出不進”,杜絕了二次污染。
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團隊還進一步創新了懸掛支撐阻尼減振技術,解決了取消外桶后,內桶振動變大撞擊外殼的問題;創新了翼型水道技術,使分離渦結構面積下降70%、旋轉阻力下降25%,解決了氣流分離度高帶來的氣動噪音問題;水位雙檢測技術則解決了外桶取消后洗衣機進水溢水、排水漏水等問題,實現了桶內外水位實時準確檢測,誤差可降低到0.5%以下……目前,該項目已累計申請專利132件,獲德國“紅點獎”1項、IF獎1項,獲亞洲質量創新優秀項目一等獎。
據統計,2019年,我國生活用水總量已經逼近900億立方米,而洗衣用水量占家庭生活用水的1/4。目前,我國每年約有超60萬噸洗滌廢水排放,對淡水湖面積造成極大污染。“如此一來,在洗衣機體積不變的情況下,洗衣容量增加了25%,水和洗滌劑則節省了30%。”項目負責人說,“這不僅能節約水資源,還能減少洗滌劑帶來的環境污染,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我國洗衣機產量占全球總量約40%,是輕工行業重要的支柱產業,也是我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參與全球競爭的長板產業。目前,該技術成果已批量上市5年,帶動海爾洗衣機高端份額逐年提升,也提高了我國家電領域的全球市場競爭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