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4月19日2版

孫鵬報名到甘肅扶貧,在國務院扶貧辦掛牌督戰村采訪,正在創作30多萬字的脫貧攻堅報告文學《決戰西和》
去最貧困最遙遠最艱苦的山村
如果用一組數字形容眼前的孫鵬,25年黨齡,跨越1800多公里,走訪20個鄉鎮40多個村莊,滿滿7大本工作筆記,80多個小時采訪錄音,不到一年,就將寫完一部30多萬字的脫貧攻堅報告文學《決戰西和》……這是孫鵬自2020年5月主動報名前往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扶貧工作的部分收獲。
今年50歲的孫鵬是市北文旅局第二文化館一名專業干部,2020年5月25日,孫鵬被任命為西和縣文聯副主席,后受甘肅省政協機關和西和縣委、縣政府委托,專門從事長篇報告文學《決戰西和》的創作。孫鵬告訴記者,從那以后,他白天采訪、晚上創作,沒有周六周日及節假日,完全處于一種“拼命”的狀態,六月到九月,他一直在下鄉采訪。孫鵬說:“報告文學的生命在于真實,要寫出一部好的作品,必須深入基層,扎根脫貧攻堅的第一線,從火熱的生活中汲取營養。”
孫鵬(中)在甘肅西和采訪。
2020年8月,西和天氣最熱的時候,孫鵬來到洛峪鎮和蒿林鄉采訪,洛峪鎮的蒲宋、關壩、馬河是國務院扶貧辦掛牌督戰村,蒿林鄉是甘肅省40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但是依靠當地特產花椒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產業。他挨家挨戶地走訪建檔立卡戶,到地里查看,去合作社參觀,老百姓前后生活的變化讓他感到震驚。
孫鵬創作的《決戰西和》以脫貧攻堅為切入點,串聯起西和厚重的人文、物產、民俗、山川風物。所以,孫鵬對他去過的每一個村都了如指掌。比如洛峪鎮留守兒童很多,村里需要重點關注老人、孩子的安撫善后;比如大唐村、楊魏村從一戶走到另一戶有時候要步行半個多小時;比如仇池村趙周紅珍惜國家養一頭羊補助500元的政策,把自己和孩子住的廂屋騰出來給羊住;比如壇土村駐村第一書記趙亞琴帶著3歲半的兒子駐村扶貧……孫鵬對西和扶貧工作信手拈來,這背后是他從縣城到各個村子來來回回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打了多少個電話,聽了多少次錄音。在他看來,《決戰西和》不僅是一部脫貧攻堅的報告文學,更是一本鄉村振興的生動說明書。
對于孫鵬去西和扶貧,家人都十分支持,作為老黨員的父親對他的要求只有一個:“到了那里,鋪下身子踏踏實實干點事。”孫鵬牢記父親的囑托,在扶貧工作中他給自己劃定了“三個最”:去最貧困、最遙遠、最艱苦的山村。
2020年8月11日開始,西和暴雨連續下了幾天幾夜,當地的老人說:“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來沒下過這么大的雨”。那幾天,青島單位的同事、領導一天打來五六遍電話,千里之外的父親在新聞聯播上看到隴南“8·17”暴洪的新聞,卻不知兒子孫鵬就在前線——西和縣受災最嚴重的太石河鄉。
現在,孫鵬的長篇報告文學《決戰西和》進入到最后的收尾階段,全書30多萬字。這是一名共產黨員對建黨100周年的一份特別禮物,在他看來,這是初心,也是使命。(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芝萌)
黨員檔案
孫鵬,男,50歲,199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青島市市北區文化館專業作家,山東省作協會員,曾獲齊魯文化之星榮譽稱號,現掛職甘肅省西和縣文聯副主席。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