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六我國近海就開始一年一度的伏季休漁了,青島各大碼頭正在加班加點把海洋捕撈的海鮮分類處理冷凍,以保證5-9月份市民的餐桌有足夠的海鮮供應。4月22日,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相繼采訪了沙子口國家漁港、青西新區魯海豐碼頭和麥島農貿市場。記者了解到,為保證海鮮不發黃不變質,冷庫里常年溫度都在零下26℃左右,冷凍金槍魚等高端海鮮的冷庫,溫度低至零下60℃。
郭弟平展示準備入冷庫的鲅魚。
零下26℃速凍
每天進庫40噸
4月22日一大早,記者就冒雨趕到了位于沙子口國家漁港的郭老三水產有限公司冷庫。伏季休漁的前一周,正是島城各大冷庫滿倉的時間。在冷庫門口,記者看到郭老三水產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郭弟平正在指揮工人進行裝卸作業。庫門口,絲絲白色水霧從冷庫里面飄出。工人們身著藍色棉大衣戴著棉手套正在把新鮮的鲅魚運往冷庫速凍。
郭弟平告訴記者,由于疫情原因外地漁船不能停靠碼頭,現在每天只有30噸左右的鲅魚靠岸。再加上黃花魚和刀魚,每天冷凍的海鮮大約40噸左右。
記者在冷庫體驗了三四分鐘,感覺腳也幾乎不聽使喚了,要命的是相機也罷工了。“這是沙子口碼頭比較冷的一個庫,從碼頭上拉回來的鮮海鮮,放在這庫里8個小時,再拿出來就成棍了。”郭弟平介紹,零下26℃的速凍技術,對于普通海鮮的保鮮非常重要,伏季休漁期間,從零下26℃冷庫里拿出的海鮮,經過自然化凍,和新鮮的海鮮口感差不多。我們家庭用的普通冰箱,冷凍只能達到零下16℃,化凍后口感就差了很多。
為保持鲅魚完整,要頭朝下裝進桶里從碼頭運到冷庫。
高檔海鮮冷庫
最低零下60℃
在青西新區的魯海豐冷鏈物流基地,記者了解到已經啟用的三座低溫冷庫,庫容共計15萬噸,其中包含一座5萬噸的超低溫冷庫,最低可以冷凍到零下60℃甚至更低,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超低溫冷庫。
魯海豐集團董事長劉春會介紹說,由于生食金槍魚、帝王蟹等高端食材都是需要超低溫存儲的,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生食標準對冷凍保存溫度的要求是不能高于零下50℃。這座零下60℃的單體冷庫就是專門為生食的高檔海鮮準備的。未來,冷鏈物流基地將建成300萬噸冷庫群,打造世界最大的冷鏈物流基地。
漁民從船艙卸魚準備上岸。
單凍野生對蝦
今年價格跌不少
大型的海產公司在積極儲備海鮮,市場的海鮮業主也沒有閑著。
4月21日,在麥島海鮮市場,一進門記者就看到一家業主正在從盛著冰水的泡沫箱子里面挑選海蝦。業主隋邦裕正在一只只把大小不一的活對蝦分類,每只套上專門定制的長方形塑料袋,放進冰箱冷凍。
隋邦裕告訴記者,這些有的是給客戶專門加工的,剩下的冰起來等到夏天再賣。記者了解到,目前漁船帶回來的對蝦比往年多了不少,價格也比前幾年降了接近一半。十年前,一斤4-5只的野生對蝦,每只收購價要150元左右。現在同樣大小的對蝦,每只的收購價格80元左右。
這么貴的對蝦有人買嗎?隋邦裕介紹,前幾年野生對蝦基本到不了海鮮市場,還沒有下船就被預訂了。現在,每只80元的價格,對于愛吃海鮮的老青島人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野生對蝦口感發甜,蝦肉成絲狀,再加上物以稀為貴的原因,偶爾解饞是很多老青島人的選擇。
單獨包裝冷凍的對蝦。
自己在家冷凍
選擇價格高的
在島城的冷庫里,記者看到常見的有十幾種海鮮。其中以鲅魚、刀魚、立蝦、鯧魚、帶子、舌頭魚、鼓眼魚、魷魚、烏賊等為主。這些被冷庫臨時封住“新鮮”的海鮮在被打撈上來后,第一時間內就被分揀入庫冷凍,等到伏季休漁期間,再大量推向市場。
青島海洋發展局專家李繼強介紹,由于現在冷凍技術相對成熟,普通海鮮幾乎均可速凍,投放市場后,幾乎和新鮮的海鮮沒有區別。如果真的要自己速凍海鮮的話,像野生對蝦、本地刀魚、鯧魚等單位價格比較高的,或者伏季休漁期間不容易買到的海鮮適量保存一些,普通海鮮,包括貝類和普通魚類,都能養殖,伏季休漁期間都能買到,完全沒有必要自己儲存。(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單衍春)
如何選擇好的冰凍海鮮?
李繼強介紹,市民如果去購買袋裝的冷凍海鮮,最好先識別海鮮保質期和保存溫度。冷凍和新鮮魚類,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因此營養成分是一樣的。冷凍海鮮一般在零下18℃且處于穩定狀態,營養流失較小。經過零下26℃速凍的海鮮必須要在零下18℃下才能保持鮮嫩度,一旦高于這個溫度,有些海鮮就開始泛黃。買袋裝海魚,一定要看清楚魚肉顏色,發黃或者發黑說明儲存溫度過高導致魚開始變質。另外,即便在零下18℃以下冷凍海鮮,海鮮的保質期也只有 9到12個月左右。因此,市民購買時,一定要注意看保質期。
市民在購買凍魚時,若發現魚眼球不新鮮飽滿,體表光澤差,解凍后肌肉彈性差,肌纖維不清晰,聞之有臭味,就可確定此魚已變質。貯存過久的凍魚,若魚頭部有褐色斑點,腹部變黃,則說明魚脂肪已變質,不可食用。
責任編輯: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