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啞鈴型世界 如何成為頭部

財經作家吳曉波日前在海爾智家舉行的主題為“場景生態 云生萬物”的生態大會上,解讀了在體驗經濟下制造業企業面臨的三個時代趨勢
第一,從制造到服務,對消費場景的洞察將極大地拓展產品的生命周期。在體驗經濟時代,當我們把一個冰箱、洗衣機賣給消費者的時候,我們跟消費者的關系才剛剛開始,我們需要了解他每天吃幾個雞蛋,家里需不需要北京烤鴨,了解他們每天洗多少衣服,穿什么樣的衣服,然后提供服務。
當企業能夠提供后續服務的時候,產品的生命周期會變得特別漫長,不同周期生命階段因為服務產生的增值利益會呈現不同。未來,可以通過邊緣計算和區塊鏈的技術,不斷地讓客戶產生數據資產和用戶資產,當用戶資產和數據資產疊加,平臺的數據能力會不斷增強,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有可能在未來會出現重新想象的可能性。
第二,從品牌到生態,通過共享共創提升賦能與鏈接的能力,將決定供應鏈的深度和廣度。當一個企業是生態型的時候,意味著決策者會做出比較把權力釋放出來,授權給價值鏈和供應鏈上的每個人,所有的人都構成了利益節點,這些節點都是能夠主動創造和創新的節點。當每個節點中的積極性被賦能和放大后,這個供應鏈的深度和廣度將完全不同。
從科層型組織向生態型組織的迭代,是所有大中型公司必須面對的組織變革課題。高高在上的決策層不可能比一線的戰斗人員更聰明和敏感,所以,唯有通過組織再造、文化認同和技術及資本賦能,才足以應對所有不確定性的挑戰。
第三,行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跨界和降維打擊將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主流模式。這是中國所有做商業的人最激動也是最焦慮的。凱文·凱利曾經說過,“在互聯網世界,即將消滅你的那個人,從來不會出現在一份既定的名單里。”也就是說,消滅報紙的一定不是下一張報紙,消滅冰箱的公司一定不是下一個冰箱公司。隨著行業邊界被拓寬,邊界越來越模糊,生產資料和用戶將在新的供應鏈系統內重新配置。
當降維和跨界打擊發生的時候,這個世界將由一個橄欖型世界變成啞鈴型世界——頭部企業控制了80%的市場,中部企業會變得非常困難,尾部遵循長尾理論,會實現非線性發展。頭部企業搭建生態,會把我們的供應鏈、渠道商、上下游聚集在一起,一起打一個更大的仗。我們希望在未來的啞鈴型世界中成為頭部,不要成為那些塌陷的地方。
在產業互聯網的大浪潮中,制造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和“Know—How”能力將進一步被放大和鞏固。由“被革命者”向“主動革命者”的姿態轉變,是2021年以后的重要方向,它同時將是一場“刀刃向內”的艱難長征。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 光 整理)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