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4月30日2版

基層,正是青春飛揚的地方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幾天前,楊立巖將這句話寫在了新發筆記本的扉頁上。在市委黨校正在舉辦的202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修班中,生于1989年的楊立巖是最年輕的學員,也是唯一來自于鄉鎮的女學員。她的質樸、務實和努力讓人眼前一亮,也讓人們看到了新時代年輕基層干部的嶄新風貌。
青春何處風光好?對于在農村長大的楊立巖來說,基層有最好的風光。她在大學里就入了黨,畢業后,報考了“三支一扶”,分到萊西一個鄉鎮里。剛到宿舍的第一個上午,她看著周圍簡陋的環境,心中充滿了極強的失落感。是留下還是回家?她思想斗爭了大半天,午飯也沒去吃。最后,她心想:既然來了,為什么要回去?就這樣,她在基層一干就是十年,從“三支一扶”到選調村官,從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到基層公務員。在黨委和領導的關心和培養下,她對基層工作早已駕輕就熟。
“我們的內心需要一個方向,認準了就堅定地走,永遠向前看。”楊立巖說,現在很多人認為年輕一代不肯吃苦,不愿下基層,這是一種誤解。因為,她身邊很多同事都是“90后”、“95后”,有的也來自于城市,大家都在兢兢業業地工作。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成長的煩惱”,這是可以理解的。當前年輕人的特點是,有新鮮的知識、開闊的視野,但需要帶動和鼓勵,需要磨礪初心、培養責任感。她平時在工作中就很注意帶年輕人,“不會干是嗎?那你看我的,我們一起干。”而假如忽視了這些,有的年輕人就可能變得“佛系”,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這也對黨員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層是青年成長的沃土,需要真正沉下去,學會問計于民,敢于擔當作為。社會飛速發展,鄉村變化也大,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看得真、看得細,從而悟出精神,讀懂基層。初入基層的年輕人,要戒掉浮躁,靜下心來學習。許多群眾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見解,比如楊立巖所在的姜山鎮,不少村民有出國務工的經歷,有些年輕人開辦了企業,非常關心公共事務,他們的一些提議頗具建設性,對于改善基層社會治理有促進作用。做基層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甚至“上面千把錘,下面一顆釘”,工作忙、壓力大、任務重、問責多,但年輕人不能有畏難心理。“遇事就躲,看起來不會犯錯,其實卻犯了大錯,永遠都得不到歷練和成長。”她說。
“桃李務青春,誰能貰白日”。楊立巖只是鄉鎮青年干部的一分子,還有許許多多的“楊立巖”奔走在基層廣闊大地上。他們相信奮斗,敢于拼搏,樂于奉獻,我們也相信他們能創造美好人生,實現青春夢想。(王學義)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