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是母親節(jié),朋友圈里全是送給母親的鮮花和祝福語,看著讓人覺得溫暖幸福。
正在刷朋友圈時,閨蜜打來電話求安慰:“親,你說我好心好意花了1萬多塊給我媽買了個翡翠吊墜兒,結(jié)果卻被她罵了一頓,說我亂花錢。唉!”
我問她:“媽媽雖然罵了你,但講實(shí)話,她喜不喜歡那個吊墜兒呢?”
閨蜜說:“她沒有明確表態(tài),但我感覺是喜歡的。
以前過母親節(jié),我給她買花,她說幾天就蔫了,不當(dāng)吃不當(dāng)喝;
我給她買高檔時裝,她說退休了整天在家,穿不了那么多衣服;
給她買高級護(hù)膚品,她說自己老了用不著那些;
給她買雞鴨魚肉,她說自己‘三高’,吃不了那些東西;
后來,我干脆直接給錢,結(jié)果又被她以各種理由還了回來……
唉,每次給她買禮物,都是我最頭疼的事。
近幾年,我覺得母親年紀(jì)大了,應(yīng)該送她一些更有價(jià)值、更有意義的東西,所以今年就買了個吊墜兒。”
閨蜜的情況我是完全了解的。她在一家公司做管理,工資不算太高,月收入六七千吧,一個女兒剛上初中。
雖說她老公收入還行,但畢竟家里還有房貸,女兒讀書要花錢,鄉(xiāng)下的公婆也需要他們接濟(jì)。
所以,她家的經(jīng)濟(jì)情況并不算很富裕。
結(jié)婚這些年,每次閨蜜缺錢的時候,都是媽媽向她伸出援手。
這次她花1萬多元給母親買禮物,屬實(shí)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我安慰朋友說:“你不要只聽媽媽說什么,要多想想她沒說什么。
你媽媽在收到禮物的當(dāng)時,一定很開心,但接下來她很可能就是在想,‘女兒家并不富裕,我得在哪方面再幫幫她呢?’”
聽了我的分析,閨蜜終于知道媽媽為何總是收了禮物還不開心了。
02.
其實(shí),天下的媽媽,希望兒女孝順的想法是一樣的,但她們心疼兒女的心情也是一樣的。
媽媽們嘴上埋怨子女花錢給自己買禮物,可心里卻都是美開了花。
每每遇上親戚朋友,她們都會展示兒女送的禮物,那種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但收到禮物的同時,媽媽們都會想,孩子花了這么多錢,會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孩子的另一半會不會有意見?
今年春節(jié),外甥花了4000多元給姐姐買了一條羊絨圍巾。
姐姐嫌太貴了,外甥說:“不貴。我今年加薪了,年終獎發(fā)了6萬多,給媽媽買禮物還沒花上十分之一呢!”
看到兒子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有進(jìn)步,姐姐喜不自勝,欣然接受了禮物。
想讓媽媽既接受禮物,又心安理得,就要好好了解媽媽們的真實(shí)想法。
如果媽媽喜歡穿戴,重視物質(zhì)生活,那送衣服、送首飾,送包包準(zhǔn)沒錯;
如果媽媽注重精神享受,那么送花、送書、送聚會、送旅游都是不錯的創(chuàng)意。
當(dāng)然,無論你送什么,前提都是要是量力而行。
如果你的禮物超出了你的生活水準(zhǔn),即使媽媽收下了禮物,也不會安心。
其實(shí),媽媽們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兒女日子過得好,不需要父母操心,在工作或生活上有進(jìn)步、有收獲,這才是給媽媽最好的禮物。(青島日報(bào)社/觀海新聞記者 李慧)
這個母親節(jié),你送了母親什么禮物?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觀海·傾訴”頻道。
責(zé)任編輯: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