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5月12日第14版
大樹需修剪,居民“跑斷腿”問題一直無解;基層想盡責,卻資源缺乏執行無力——
如何順利“剪”除“大樹的煩惱”

■鞍山二路74號居民院內的大樹遮光嚴重。

■大堯二路上一棵雪松歪倒,存安全隱患。

■永定路21號枯死的老樹一直未移除。
記者探訪

現場一
綠樹成蔭遮擋陽光
居民難享“采光權”
“鞍山二路74號居民院內的大樹有六七層樓高,到了夏天遮光嚴重。我家住在4樓,每天家里的日照時間還不到1個小時,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但找了有關部門好多次,問題都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近日,觀海網友UPbqMV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上留言,反映他的“大樹煩惱”。
日前,記者來到鞍山二路74號居民小區實地探訪,發現小區雖然不大,但綠化非常好,高大的樹木多達七八棵。觀海網友所反映的大樹位于小區西側。記者看到,這是一棵20多米高的梧桐樹,距離北側居民樓不到10米。“這棵樹實在太高了,比5層居民樓還要高出兩層,樹蔭完全遮住了我家窗戶。”觀海網友UPbqMV說,“現在大樹剛長出枝葉,還不太茂盛,但已經開始影響采光了。到了夏天,家里光照時間不到1個小時,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觀海網友UPbqMV表示,她曾多次向轄區街道辦事處和市北區城市管理局綠化管理部門反映,但擋光問題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隨后,記者聯系到四方街道辦事處城市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解釋說,他們去年曾聯系專業的園林綠化人員,為小區大樹剪過枝。就大樹目前仍然擋光問題,“需向專業人員咨詢后第二天答復。”但截至發稿時,記者并未接到相關回復。

現場二:
大樹傾斜壓彎電線
10萬挪樹費無著落
“我們小區有棵雪松傾斜嚴重,樹冠與附近的多根架空電線纏繞在一起。居民擔心樹枝會壓斷電線導致短路起火,就反映給相關部門。但部門回復說,經費不夠,沒法處理。”近日,家住市南區大堯二路15號的李女士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
4月29日,記者在大堯二路看到了這棵向圍墻傾斜的雪松,樹高約5米,樹干直徑約有20厘米,已經與地面形成了約45度的夾角。由于樹葉生長得十分茂密,與架在空中的電線“纏綿”在一起,部分樹枝已將多根電線壓彎了,存在安全隱患。
“大堯二路周圍有多所學校,每天有不少學生從樹下經過。我們擔心樹木繼續傾斜,樹枝將電線扯斷,發生短路起火。”李女士擔憂地說。
李女士曾多次向小區物業、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反映這一問題,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隨后,記者聯系了金門路街道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對于存在安全隱患的樹木,街道可以向職能部門申請辦理遷移,也可以向綠化公司雇專業人員,租用吊車等專業設備進行遷移,但目前的問題是資金不足。“根據專業人士的估算,移除這棵樹至少需要10萬元,目前街道辦事處根本沒有足夠資金。”工作人員回復。
“一句‘街道沒錢’,難道就能完全推卸掉監管的責任嗎?一旦發生危險,后悔可就晚了。”李女士有些無奈。
話題探討
點題
居民投訴無人“接招”
基層綠化管理存短板
城市綠化不僅對改善城市生態和景觀環境具有重要作用,更與城市居民幸福生活息息相關。據市園林和林業局數據顯示,至2020年底,我市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達到3.6萬公頃,建成區綠地率37.89%,綠化覆蓋率41.76%,青島的綠化水平近年來日益增長。但當人們享受著大樹帶來的夏日陰涼和清新空氣時,枝葉茂密的大樹帶來的各種“綠色煩惱”也隨之而來。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1年4月21日,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今年共收到關于園林綠化方面的投訴、建議3586條,辦理單位涉及各市園林和林業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及各區(市)。市民投訴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大樹枝繁葉茂阻擋陽光、大樹傾斜存在安全隱患、大樹枯死或存在病蟲害無人管理等方面。
據悉,2012年1月1日,我市就正式實施了《青島市城市綠化條例》,其中,對我市城市規劃區和各縣級市城市規劃區內城市綠化的規劃、建設、保護和管理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基層綠化管護工作的諸多短板,有些市民投訴的問題沒有部門“接招”,有些問題職能部門雖然有所回應,但卻因各種原因最終解決不了,導致市民對同一問題反復投訴,解決無望,造成了不少“大樹的煩惱”。因此,如何切中要害、找到出路,實現基層養護管理的精細化管理和繡花式養護,真正滿足市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成為城市綜合治理的重要一環。

破題
1
綠化權責銜接不暢 市民質疑部門“踢皮球”
“我家門口的大樹究竟應該歸誰管?我向街道投訴,他們讓我找園林部門,我向園林部門投訴,又讓我回去找街道。”采訪中,杜女士的疑惑,也是許多遭遇“大樹煩惱”的市民的心聲:搞不清楚管理單位,被多個部門來回“踢皮球”。
就綠化權責劃分問題,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員向記者解釋說,《青島市城市綠化條例》對城市綠地養護責任有明確的劃分,實行物業管理的居住區綠地,由業主或者業主委托的物業服務企業養護,未實行物業管理的由街道辦事處負責。市園林和林業局負責全市的城市綠化工作,各區市的園林綠化工作實行屬地管理,由各區(市)城市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街道辦事處負責園林綠化管理工作的是城市管理相關科室。“這些具體負責的科室與市園林和林業局之間并沒有直接領導關系。市園林和林業局對各區市的園林綠化各項工作負有指導、監督職責。”他說。
他進一步向記者說明,市民因樹木存在安全隱患、影響通風采光以及飛絮影響生活要求遷移、砍伐樹木,根據職能分工由市、區(市)行政審批部門負責審批,市民投訴占綠毀綠行為應由綜合行政執法部門負責查處。
記者了解到,按照正常受理程序,接到市民反映的各類城市園林綠化問題后,無論是園林和林業部門,還是轄區街道,都應堅持首問負責制,第一時間協調相關屬地責任部門進行落實處理,對于部分訴求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聯系訴求人。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接到市民訴求后,由于對城市綠化權責劃分規定存在誤解,或街道辦事處缺乏解決市民訴求的能力,將問題簡單推給區(市)園林綠化主管部門,導致市民訴求得不到第一時間處理,市民意見大,從而讓市民產生了多部門互相推諉的疑慮。
2
各類綠化資源缺位 基層管理養護乏力
城市綠化管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但由于基層各類綠化資源缺位,導致基層綠化管理養護無法真正到位。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各種原因,部分街道辦事處根本沒有設置專門的綠化機構。以市北區四方街道辦事處為例,綠化工作的職責被分在街道辦事處的城市管理辦公室,該辦公室除了負責綠化工作外,還要負責統籌轄區內市容市貌、環境衛生工作,并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市政、物業管理、人民防空等工作。此外,還要參與轄區重大項目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負責權限范圍內街道規劃建設、監督管理及環境保護等相關工作。城市綠化管理工作只是其日常工作的很小一部分。當記者向該城市管理辦公室咨詢綠化管理相關問題時,工作人員表示,辦公室目前至少還有50多條市民的投訴建議等待處理,同時處理這么多問題,讓他們難以應付。
由于一部門肩負多項職能,加之各種資源匱乏,致使基層城市綠化管理養護面臨很大難處。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坦言,基層綠化管理工作,可以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來總結。關于綠化管理,街道辦事處接到的市民投訴是最多的,也是最復雜的,可是因為大部分街道根本就沒有配備專業的園林技術人員和專業設備,所以只能向區里的專業園林綠化公司“借力”,但必須支付一定費用。而目前街道上大多缺乏城市綠化養護專項資金,導致工作開展起來有心無力。
“各區市都配備了專業的園林綠化企業,按說技術人員和專業設備都可以下沉到街道辦事處乃至社區,但真正的難點就在資金匱乏上。以遷移一棵老樹為例,其成本有時高達數萬元,街道辦事處經費有限,根本就負擔不起這筆費用。”這名工作人員說。
遭遇同樣困擾的還有小區物業公司,一般來說,其綠化管理經費來自業主交的物業管理費。由于資金有限,同樣存在因綠化管理經費不足而導致的技術人員、專業設備無法到位等難題。
記者從市園林和林業局獲悉,為了破解基層綠化養護難題,市北區和李滄區已經開始了一些初步探索。他們從區財政中預留部分資金,用于基層樹木的病蟲害防治,同時用于幫助街道辦事處處理“問題樹木”。但遺憾的是,目前這種做法僅在部分區域小試牛刀,并未在我市全面鋪開,受益面較小。而且,受資金有限的制約,即使這些“試點”區域,仍有大量“問題樹木”難以“根治”。
此外,采訪中,還有不少專業人士提出,由于目前新建小區園林規劃審核過松,也會進一步加重未來基層綠化管護的難度。“現在出問題的大樹主要集中在老小區,但由于很多新建小區缺乏科學設計規劃,也為未來的基層管護埋下了隱憂。”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員說,“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化,為了優化營商環境,‘園林綠化方案審批(審查)章’和‘園林綠化工程竣工備案章’這兩枚‘綠色圖章’被取消了,新建小區的綠化設計方案無需園林部門審核。一些開發商將四季常青的樹木栽種在居民采光窗前,還有一些開發商種植樹木距離墻體過近,未來都可能會出現擋光、歪斜、擠壓墻體等問題,不但增加了后期維護成本,還為未來的基層園林管護留下隱患。”
解題
市民訴求“一窗受理”“一管到底”
市政協常委、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建筑系教授鄧慶堯表示,幫助市民解決“綠色的煩惱”需要解決統一管理難、部門協調難的問題。“這就需要各部門制定更精細化的流程和方案,讓部門之間的溝通更順暢。無論城市綠化管理涉及的部門有多少,對居民的訴求應該統一窗口,一管到底。”他說。
鄧慶堯建議,區(市)兩級城市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與街道辦事處應加強溝通,盡快建立有效的內部協調機制。此外,接到市民投訴的部門要切實落實首問負責制,做到“一管到底”,把市民的投訴信息更多地在系統內部流轉,而不是指揮市民輾轉多部門去反映問題。具體負責解決問題的基層管理單位不僅要在初期對市民的訴求及時回應,在辦理過程中,也要主動與市民聯系,及時告知事情辦理進度,讓市民安心放心。
就如何破解新建小區綠化規劃隱憂問題,市人大代表、青島新都市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山東省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成基表示,放管服不等于監管缺位,建議市城市園林綠化行政主管部門“關口前移”,依據管理條例嚴把新建居住區園林綠化規劃設計監管這一關,為小區綠化“治未病”。“相關職能部門可以自己組織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對園林綠化設計開展審圖,從源頭上把控居住區綠地率指標和規劃建設標準,依據相關標準、導則對建設項目的綠地率、植物配置及與市政道路綠化景觀布局的合理性等進行審查。施工過程中要加強綠化工程建設監督,確保設計意圖有效落地,避免隨意改變。在竣工驗收環節,相關職能部門要嚴格把關,在綠地率和綠化工程品質上下功夫,對不按規劃進行綠化建設的、綠地率不達標的不予驗收通過。”他建議。
設立綠化專項資金
賦能基層綠化養護
“在對城市綠化工程的資金支持上,相關部門必須首先改正‘重建設,輕養護’的錯誤認識。‘三分種植,七分養護’,綠化種植完成后,綠化效果的體現完全靠后期的養護與資金投入,各區市和街道辦事處能用于綠化的經費非常有限,小區樹木難以獲得精細化、專業化的管理,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景觀效果和生態效益,還會給周圍居民帶來‘綠色的煩惱’。”鄧慶堯說,
“社區綠化養護管理責任在基層,但資金支持不能全靠基層,我市應該盡快設立城市綠化基層養護專項資金,專門用于群眾反映強烈,但街道辦事處沒有能力處理的‘問題樹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讓各區(市)專業的園林綠化人員和設備下沉到基層,為基層綠化管理與養護工作賦能。”
還有業內人士建議,我市應學習上海市的先進經驗,解決社區綠化管理專業人員缺乏、綠化管理薄弱的專業難題。據悉,上海市2020年在街道(鎮)試點建立社區園藝師制度,甄選從事園林綠化工作5年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每周到社區提供專業指導,在社區綠地日常養護、綠地微調整、群眾綠化方面給出專業性意見,有效解決了基層綠化養護的專業難題。
記者從市園林和林業局獲悉,我市的社區園藝師制度也將在近期試點,為城市綠化專業管理下沉到社區提供技術保障和指導服務。
話題辣評
本期辣評嘉賓: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 賈西津
“綠色的煩惱”,看似是大樹與居民生活之間的“小矛盾”,實際上反映了城市治理中的“大問題”,涉及到城市綠化的整體規劃、責任劃分、城市管理多元利弊如何協調治理、如何產生更好的社區治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問題。
城市綠化的多頭管理模式實行了屬地化、專業化分工,但在實踐中可能造成職能部門職責邊界不清、居民遇到問題不知道找誰、接到投訴信息的部門相互推諉等問題。
城市綠化管理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造成的“綠色的煩惱”實實在在。破解群眾辦事難必須從制度上尋求長效解決方案。職能部門面向市民的訴求,需要一個非常簡單的窗口,像“傻瓜相機”一樣,不需要讓居民識別誰來負責,而是由職能部門內部進行協調。這種設置的背后其實是政府職能的轉變,即從簡單的行政區塊劃分,以政府管理區塊為主體,轉變為以市民服務的需求為主體。
在基層治理上,大量行政事務性工作重心下移,讓街道和社區應接不暇、應接不順。政府應該提供更多指導性的意見,進行專業知識、經驗信息的共享,讓基層前期規劃的時候可以尋求到指導。此外,可以學習成都、寧波等城市,通過民間組織發展參與式治理模式,加強自身的公共服務職能。
本版文/圖 邱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