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5月13日2版

汪傳生40余年專注研究“黑白污染”資源化利用,為我國橡膠行業突破多項技術難題
進實驗室時是“白大褂”,出來已變“黑衣人”
橡膠連續混煉實驗室、橡膠擠出實驗室、橡膠裂解檢測實驗室、橡膠基礎測試實驗室……在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1號樓北側三層樓房里,分布著大大小小十幾個實驗室。每天汪傳生教授都會到各個實驗室走幾趟,指導學生做實驗、做研究。5月11日上午,記者見到汪傳生時,他正在橡膠基礎測試實驗室與學生一起進行橡膠性能測試。

汪傳生(左)指導學生做橡膠性能檢測。 王世鋒 攝
中國是世界橡膠大國,橡膠消耗量及輪胎等主要橡膠制品產量多年穩居世界榜首。同時,橡膠制品高效、清潔生產也是行業轉型升級亟須解決的關鍵難題,汪傳生就是“橡膠戰線”上的一名老兵,40年如一日,深耕橡膠加工工程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教學以及產業化開發,突破多項橡膠領域技術難題。汪傳生建立了國內唯一的橡膠混煉工程行業重點實驗室,為我國橡膠工業高效、綠色制造做出了貢獻,有力推動了行業科技進步,提升了我國橡塑行業國際競爭力。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廢輪胎、廢塑料引發的“黑色、白色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對環境的污染越來越大。如何對其進行有效處理,才能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化利用呢?
汪傳生帶領團隊每天與廢橡膠、廢塑料等實驗材料打交道,實驗環境難免“臟、差”。汪傳生總是沖在最前面,白大褂進去,“黑”大褂出來也是常有的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研究實現了廢橡膠、廢塑料連續工業化資源化利用,該項技術2011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眼下,他正在為實現“碳中和”貢獻力量。為解決長江沿岸垃圾填埋場陳腐垃圾中廢塑料處理難題,汪傳生在現場和實驗室之間來回奔波,最終實現了混雜廢塑料工業連續化安全、高效裂解,研發出了工業化應用成套裝備和工藝技術,該項目目前正處于中試階段。
在汪傳生看來,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馬虎,作為黨員必須沖鋒在前,更好發揮模范作用。“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作為黨員科技工作者,更應發揮好模范作用,努力創新,爭取解決更多關鍵技術問題,為科技強國貢獻力量。”汪傳生說。
黨員檔案
汪傳生,男,61歲,1982年10月入黨,現為青島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工程學部主任。榮獲2001年和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20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獲評“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山東省勞動模范、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