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自貿試驗區:
實施102項試點任務 使用外資占全省9.9%
■位于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的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 張進剛 攝
■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 王 凱 攝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顯示,山東自貿試驗區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海洋強國的要求,加快推進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發展海洋經濟,形成對外開放新高地。
掛牌一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112項試點任務進展順利,已實施102項,實施率為91%;探索形成60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7項具有全國首創性,并得到國家有關部委認可,實現良好開局。
當前,山東自貿試驗區緊扣企業需求,突出首創性、實效性和集成性,擇優選定首批36項創新案例在全省復制推廣。其中,貿易轉型升級案例11項、營商環境案例9項、海洋經濟案例7項、創新驅動發展案例5項、金融創新案例4項。這些案例均為國內或省內首創舉措,有的已經上升到制度層面;多為頂層設計,有的已形成系統集成創新模式。
一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在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國際化等方面不斷釋放新動能。
投資更加便捷。全面落實2020版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日本東麗、英國BP石油等一批世界500強項目落戶;從獲批到今年7月,自貿試驗區新設外資企業288家,實際使用外資14.4億美元,占全省的9.9%。
貿易更加便利。優化過境貿易操作流程,青島港中轉作業時間縮減60%,日韓過境貨物港口端操作費用降低80%;完成國內首票艙單狀態下無須報關的國際中轉集拼業務;首創海鐵聯運貨物“全程提單”模式。從獲批到今年7月,山東自貿試驗區完成進出口2209億元,占全省的11.8%。
金融持續創新。推動貿易和投資領域人民幣跨境使用,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業務。青島片區落地全省首家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企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82億元。(青報全媒體記者 王 凱)
責任編輯:張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