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5月14日第5版
社區供水管線鋪設完工已9個月,4戶居民依然吃不上自來水——
“啥時自來水能通到我們家?”

■自來水觀察井內的水表不轉。

■孫先生拿著接到家門口的自來水管無可奈何。
5月,嶗山櫻桃紅了,與北九水景區隔山相望的磅石社區風景美不勝收。然而,這里卻有居民在為喝不上自來水犯難。“去年8月,自來水供水管線就鋪到了我們家,但直到現在我家和其他3戶鄰居仍然沒有喝上自來水。”嶗山區北宅街道磅石社區居民孫先生曾多次撥打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吃水難問題。
櫻桃花開時磅石社區的美景。
記者去年11月接到孫先生的投訴后曾兩次前往磅石社區實地探訪,社區和街道辦事處一次次承諾近期維修自來水管道,維修時間卻一拖再拖,居民只能望“水”止渴。
80多歲的孫先生向記者講述說,磅石社區居民祖祖輩輩都是靠巖石縫里淌出來的泉水生活。如果長時間不下雨,山間的泉水就會干涸,居民們就要從山腳下往山上挑水。近些年,社區居民陸續在山間水脈上挖淺井,鋪設管線將井水引回家里使用,但仍然擺脫不了靠天吃水的窘境。美麗鄉村建設給磅石社區居民的飲水問題送來了曙光。
村民自己打的水井在山坡雜草中。
記者查閱嶗山政務網了解到,近年來,嶗山區加大財政資金保障投入,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基礎設施建設。早在2017年,嶗山區就制定高水平的嶗山區美麗鄉村建設標準,統籌推進供水、污水、弱電、強電、供氣、采暖等綜合管線建設,北宅街道計劃改造建設包括磅石在內7個社區的供水設施,解決居民吃水困難問題。
根據孫先生的介紹,2019年10月,旨在解決100多戶居民用水問題的供水管線鋪設工程開始實施。“供水工程施工人員在山腳下的山澗里挖水井,用水泵將水輸送到山頂的蓄水池里,然后順著鋪設的供水管道流到每家每戶。”孫先生說,“我們居民都對這條自來水管線寄予厚望,希望其投入使用后,磅石社區可以徹底告別吃水難的歷史。”
村里在山下修的水井。
蓄水池位于遠處山頂。
孫先生告訴記者,去年8月,自來水供水管線鋪設完畢,供水水管也接到了他家門口,但他遲遲沒有等來自來水通水。“2020年10月,我們這里有一個多月沒有下雨,家里自己打的水井干了。我和老伴80多歲了,每天都要到山下的親戚朋友家借水。”孫先生說,他找了社區、街道辦事處等多個部門都沒有得到解決,無奈之下,他撥打了本報輿論監督熱線。
2020年11月18日,記者前往磅石社區采訪了解到,供水工程施工人員給社區居民發放了農村飲水安全明白卡,承諾自來水管道可以供水了。然而,孫先生在記者的見證下聯系了多名鄰居,他們都表示:“家里并沒有通水。”
孫先生隨后撥打了明白卡上磅石社區負責供水工程人員的電話,對方表示:“社區供水管線確實沒有通水,建設單位為了先拿到工程款,提前發放了明白卡,組織居民簽字確認工程竣工。社區事前并不知情。”
當時記者聯系了北宅街道辦事處負責該供水工程的人員,對方表示:“村里無法供水的原因是地下供水管道破損,施工人員和社區相關工作人員正在排查漏點,并進行維修。管道修好后,社區居民家就可以實現供水。”
孫先生聽到街道辦事處給出的答復表示理解,期待問題盡快得到解決。但是,他等了4個月,家里的用水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就于2021年3月19日再次聯系記者:“磅石社區其他居民家里已經通水了,但是,我家和附近3戶鄰居家還沒有用上自來水。”
為此,記者第二次聯系了北宅街道辦事處負責該供水工程的工作人員。對方介紹說:“磅石社區供水工程的供水管線一直存在問題,而且不是一個點有問題,而是多個點存在問題,維修難度較大。我們已經聯系過鋪設供水管線的施工單位處理此事,但具體情況還要問社區的管理人員。”而社區具體負責供水的工作人員則解釋說:“2021年元旦前,社區大部分居民家里都通水了。此前磅石社區進行污水管網施工時,施工人員將供水管線挖斷了。負責供水管線施工的單位只維修了供水支管上的漏點,并沒有挖開主管道徹底維修,現在主管道上存在多處漏點。社區每天往山上的蓄水池泵1.5小時的水,但漏水嚴重,沒法將水送到他們家。”
“供水管道何時能得到修復?”記者問。
“還要等等,目前還無法進行。”工作人員回復。
這位工作人員一句“還要等等”讓孫先生又等了近兩個月。5月10日,孫先生第三次撥打記者的電話表示:“供水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記者第三次打電話給北宅街道辦事處負責此處供水工程的工作人員,他表示:“我已經安排社區和建設單位近期維修。”
記者追問:“究竟什么時候開始維修?”
工作人員回答:“具體由社區安排,我再催催他們。”
孫先生聽說工作人員仍然不確定維修時間時,不解地問:“從去年11月開始就讓等等,現在過去將近半年了,我們還在等,到底要等到什么時候?我們拿到了飲水安全明白卡,也撥打了上面的監督電話,但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 正
記者點評
勿讓“民心工程”變成“鬧心工程”
足球場上的勝負往往取決于足球運動員“臨門一腳”的攻勢。美麗鄉村建設同樣需要看“臨門一腳”的魄力與成效。磅石社區供水工程只差“臨門一腳”,就能“破門得分”,但后期管理與服務的不到位,讓這個“民心工程”從“得分項”變成了“失分項”,結果令人遺憾,背后的管理問題值得深思。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飲水事關居民生活,更是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條件之一,不容忽視。鋪設供水管道,結束靠天吃水的歷史,對居民來說,是一項暖心窩的“民心工程”。打造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記得住的“民心工程”,必須秉承一顆為民之心,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一旦因為管理上的缺位,出現工程“腸梗阻”或者留下“后遺癥”,“民心工程”就會變了味,非但無法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反而會成為群眾眼中的“面子工程”“鬧心工程”。
民心工程要贏得民心,相關部門不僅要在施工期間嚴抓施工質量和工程驗收,而且要在施工結束后加強運行管理,發揮好飲水安全明白紙(卡)的作用,進一步暢通問題反映渠道,健全農村供水工程長效管理機制,在接到群眾的投訴電話后,要真正深入現場調查、找到“癥結”、解決問題。民心工程只有建得成、管得好、長受益,才能讓民生服務有溫度、民生福祉有質感,老百姓的獲得感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