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使人進步。青島以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為師,截至目前,已經累計派出9批實訓干部(深圳6批、上海3批),“學成歸來”7批(深圳5批、上海2批)。
一批批的青島干部從深圳、上海企業實訓歸來,滿載著對先進城市開放創新改革內在邏輯的收獲與感悟,每一位干部都是推動青島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的“火種”。
為了把數以千計的、有過實訓經歷的干部凝聚起來,積極發揮“火種”作用,讓實訓狀態更加持久、實訓成果持續放大、實訓精神成為主流,2020年7月16日,青島市“學深圳、趕深圳”學會(簡稱“青深學會”)應運而生。
這是一個實訓干部集體發聲、聚合發力的組織,是一個思想觀點激烈碰撞、理論實踐深度融合,并且可以深入研機析理的平臺。
5月19日,由青島市“學深圳、趕深圳”學會主辦,即墨區、春光智庫聯合承辦的“2021青深學會即墨行暨數字化轉型即墨論壇”舉行。論壇圍繞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主題,開展政、產、學、研交流對接活動,鏈接資本—市場—科研三方力量,賦能青島及即墨數化轉型發展,體現青深學會的平臺價值。

5個批次赴深圳體悟實訓、2個批次赴上海專業實訓的幾位領隊和隊員代表聚到一起,交流觀點、碰撞思想,這些“火種”借助青深學會持續散發出光和熱。
01
做好“后半篇文章”的創新之舉
目前,第六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已經趕赴深圳,第三批赴上海專業實訓隊正在上海實訓。一批批實訓隊員回到青島、回到原崗位后,需要有一個機制化的平臺,把數以千計的、有過實訓經歷的干部凝聚起來,積極發揮“火種”作用,讓實訓狀態更加持久、實訓成果持續放大、實訓精神成為主流。
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本身就是市委提出“學深圳、趕深圳”的重要內容,是做好赴深圳體悟實訓、赴上海專業實訓“后半篇文章”的有力保障。青島市委副秘書長、政研室主任、青深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姜劍超在論壇開幕致辭中說,大家回來后持續對標深圳、上海提出的好創意,在實踐中迸發的金點子,都可以借助學會平臺成為領導決策參考。學會也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深入挖掘和培育廣大實訓隊員創造性開展工作的典型案例。

論壇期間,還發布了25個2021年度全市重點調研課題,包括新一輪空間規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城市數字化轉型等關系青島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重大戰略、重要問題,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各領域、各方面。
即墨區也遴選提出了10個年度重點調研課題,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緊扣即墨加快建設活力、宜居、幸福的現代化新區,爭當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新引擎,打造青島新發展格局重要增長極的戰略重點,包括數字經濟、海洋經濟、工業互聯網、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在論壇上一并發布。
這些題目都是實訓隊員發揮創意、建言獻策的重點方向,各批實訓隊員可以以實訓隊、自由組合或者個人的名義揭榜掛帥、創新創造。

青深學會的優勢在于能夠凝聚起政、商、學、研、民等多方交流互動、創新策源的廣泛合力。學會不僅僅面向實訓隊員,還與廣大企業、商協會、高校、科研院所、媒體機構等有著廣泛的聯系。通過與這些群體逐步建立緊密的、機制化的對接關系,加深交流互鑒,匯集各方的心聲、訴求、智慧,倡導既“親”又“清”的新型政商關系,成為改革創新的策源地。
目前,前幾批實訓隊員正在籌劃組建相關分會。5月18日,青島市“學深圳、趕深圳”學會城市管理分會掛牌成立,旨在把在深圳和上海取到的“真經”,應用到青島城市治理實踐中來的同時,搭建起城市管理人才集聚、資源融合、相互借鑒、對話交流的平臺,探索城市治理的“青島模式”,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和能級。
與此同時,RCEP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分會、新金融產業分會、創業城市建設等分會也正在加緊組建,目的就是通過分會,更加高效地將會員組織起來,更有針對性地嫁接資源、體現價值。

學會的作用在于匯聚和培育更多市場化的力量,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以學會為媒介,把更多具有市場化眼界和思想的人、研究機構,以及各類市場主體廣泛鏈接起來,著力構建一種內生動力強勁的體制機制,讓學會會員成為最活躍、最具創新動能的群體,成為全市最具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的意識、素質和能力的新銳力量。
今天的青深學會即墨行,正是發揮學會的平臺作用、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的一次創新實踐。
02
數字化轉型的青島探索
青深學會開年活動聚焦數字化轉型,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城市競速的跑道上,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跨越式提升的“必由之路”。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各城市出臺的規劃和有關意見中,數字化轉型主要涵蓋經濟、生活、治理等領域,對應了城市發展的三大行為主體,也就是企業、市民和政府,最終落腳點也是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
總的看,青島的數字城市建設起步較早,聚焦這些領域積極探索實踐,為加快全面數字化轉型拓展了廣闊空間。
在數字化轉型的三大領域中,經濟數字化轉型是青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全市持續推進的重點。近年來,青島在產業數字化方面開展了很多探索,特別是在工業互聯網發展方面走在了全國甚至全球前列。圍繞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全市加快推進卡奧斯平臺建設,培育啤酒飲料、橡膠輪胎、高端化工等53家特定行業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涌現出海爾、三迪時空、酷特智能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工業互聯網企業。聚焦產業發展、信息基礎、5G示范城市等領域,推出1000個“工業賦能”和“未來城市”應用場景,加快實施3000家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推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平臺,加速催生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生活數字化轉型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是創造高品質生活、提高市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重要內容。青島聚焦市民關注的“醫養教”和“文娛購行”等領域,在社會領域數字化建設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示范。像便捷支付領域,卡支付、手機支付在餐飲購物、交通出行、文化旅游、市政公用繳費等方面基本普及,獲批全國第二批數字人民幣試點,正加快在場景拓展、個人錢包等方面的推廣應用,并以此帶動配套產業發展,搶占試點行業應用場景金融標準的制高點。數字社保領域,在全國率先建立新型社保待遇領取資格靜默認證服務體系,“智慧人社”實現300多項業務網上直辦,電子社保卡開始全面推廣應用。數字教育領域,建成教育e平臺,初步實現教育數據、資源、業務跨層級流動共享。數字醫療領域,建成區域診療一卡通平臺,基本實現線上線下預約支付和智能導診服務。

加快治理數字化轉型是提升城市現代治理能力的關鍵舉措,有力支撐了城市的全面數字化轉型。青島數字政府建設啟動較早、基礎較好,圍繞整合數字碎片、打破信息孤島、拆除數據煙囪,基本形成了“一張網、一片云”的應用發展格局。“一張網”即電子政務網,實現從國家到省市縣縱向貫通、各部門橫向互聯,有效支撐各部門業務流程再造和信息資源交換共享。“一片云”即云公共服務平臺,全市政府部門系統上云率達到100%,匯集數據總量超過10億條。
近日,《數字青島2021年行動方案》出臺,加快打造城市云腦,從“一件事”視角出發,努力做到一件事一次辦完整,最大限度讓企業和市民辦事少填表、少跑路、少折騰,加快實現“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碼通城”。此外,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社會治安、應急管理、建設監管等城市治理領域數字化也正在不斷向縱深推進,城市治理效能加快提升。

有觀點認為,青島已經擁有萬億級的經濟體量,在這樣一個時期,單純靠項目、園區拉動的城市發展“黃金時期”已經過去,當前,需要的是千億級的集群拉動、體系拉動。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就蘊含著集群拉動、體系拉動城市發展的新動能。經濟、生活和治理三個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共同支撐起全面數字化轉型的基礎,青島在這些領域已經具有一定優勢。
03
如何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近年來,智慧城市發展,特別是“如何從數字城市邁向智慧城市”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主題。青島在智慧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前排城市相比還有差距,需要學習借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此次活動為青島搭建起了與深圳、上海溝通聯系的橋梁,實訓隊員、企業家在活動中的思想碰撞,為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臺。
春光里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楊守彬認為,對于未來,一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智慧力,智慧力將是城市競爭的主賽場,一個城市的交通、醫療、社區、政務、商務等等智慧程度的高低決定了城市未來競爭力和發展水平。“每一個時代的轉型升級均伴隨著一個新巨頭的產生,也包括一些領先城市的產生。城市的智能化轉型必將誕生新的巨頭和新的引領城市。青島要真正實現垂直崛起,就要敢于超越,對未來判斷做今天的事。”楊守彬說。

數字城市也好,智慧城市也好,要想順利推進,關鍵是要可感可得。
在華為青島總經理曹偉看來,智慧城市最終要實現善政、興業、惠民,服務好這個城市的市民、企業,讓他們感覺到智慧城市建設會用、好用、愛用。
海聯金匯(北京)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春龍認為,不管是數字城市,還是智慧城市,它最根本的出發點是要幫助國家提升競爭力,幫助老百姓提升生活的質量。“數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一個初始階段,智慧城市是終極目標,要把最基礎的服務延伸到社區領域,從大到小形成一個立體化的服務,智慧城市、智慧社區。”

楊守彬建議,要把智慧城市建設真正上升到全市一盤棋的統籌上,頂格協調、頂格推進;要加快產業大數據中心建設,加快人工智能、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豐富的數據生產、數據消費、應用培育、產業升級的數據開發生態圈。
企業無疑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主體,城市要智慧,企業首先要智慧,與會嘉賓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把脈問診。
紅紡是一家制造業起家的企業,現在在上海發展成一家全球全國比較知名的IP商業化的文化類企業,在全世界擁有超過10億用戶。紅紡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一個范例。
“紅紡提出‘用IP理解一切’,通過區塊鏈平臺把我們的IP做溯源、確權,通過區塊鏈的數字化、票據化、證券化做交易。”紅紡科技公司總裁陳偉說,IP帶流量,當IP跟制造業進行結合的時候,可以帶來訂單、流量和受眾,這對企業來說就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華為在智慧城市領域多年的深耕已經迎來收獲期。曹偉介紹,經過十幾年的探索,華為在2019年發布了全站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城市智能體”,包括智能中樞、智能交互、智能連接,旨在通過從全站、全場景,從社區到區縣到城市的中樞,到市民的應用,全站賦予智能化,更好地服務于這個城市的市民、企業,達到善政、興業和惠民的目的。
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蘊藍今天穿得比較柔和,不太像一個董事長。“今天我的穿著和題目是相結合的,因為我的題目當中有一個‘愛’字,我今天分享的內容不是從酷特智能董事長的身份,而是從另外一個身份來分享,冷冰冰的C2M產業互聯網如何用愛與消費者對接,如何用愛傳遞給消費者,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張蘊藍說,C2M是酷特智能的戰略,“C”是消費者,在終端先提出個性化的需求,省去中間的渠道直接對接M,“M”就是工廠,由工廠直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從2003年,酷特智能就開始正式轉行做個性化訂制,以自己的工廠為實踐,致力于打破個性化與工業化的矛盾,實現用工業化的手段和效率制造個性化的產品。
這次論壇為什么選擇即墨?即墨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元升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即墨對數字化轉型滿懷期待,開展了一些探索,數字化轉型正在點上破冰:發起組建全國首家工業互聯網融合供應體,5000余家企業入駐卡奧斯平臺;339家企業完成工業互聯網改造,聚集了山東一華樓、融商天下(音)等重點大數據項目10余個,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創新體制總部簽約落戶;正在打造國內單體產出最大的功率器件生產基地。“即墨數字化轉型正在面上起勢,即墨在5G基站建設、云計算中心建設和智慧智力、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面進行了探索行動。”張元升說。

海聯金匯、酷特智能等數字化轉型的先鋒,都是即墨本土成長起來的。本次活動還創造性地搭建了嫁接企業需求與科研院所優質科研項目的產學研實驗室。該實驗室旨在通過廣泛鏈接前后端資源,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再把部分產品盈利反過來投入到科研中,實現產業鏈、資金鏈、技術鏈的循環,用“以產養研,以研促產”的方式,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市場化的聯合體,將助力科研院所、企業、投資機構互惠互利、共謀發展、合作共贏。青島檬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秦軍發布了產學研實驗室的首期項目。
頭腦風暴,案例分析,經驗交流……透過這樣一場數字化轉型論壇,讓我們愈發清晰地看到了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未來和路徑。
隨著青深學會鏈接功能的持續放大,以開放的心態搭建更多平臺、打通更多環節、整合更多資源、匯聚更多創意,勢必為城市全面數字化轉型積極貢獻力量。
作者 | 沈默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