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5月20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為進一步引進培育優勢產業,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新舊動能轉換,保障重大項目落地,截至目前,即墨區已完成汽車產業新城奇瑞汽車、新利馳、瑞佳盛、云科智能等25宗、956畝工業用地項目“標準地”出讓。
據悉,即墨區圍繞推進工業用地出讓制度改革,以“畝產效益”為核心,以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為導向,在經濟開發區、藍谷高新區兩個省級園區及青島國際招商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即墨片區)范圍內試點進行“標準地”出讓,印發《功能區“標準地”出讓試點實施方案》,在新增工業用地中逐步推行“標準地”供地機制,促進土地資源要素向高端產業和優質企業集聚,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并且積極爭取政府支持,聯合發改、工信、生態環境、行政審批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推進,建立“標準地”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通項目評估、備案審批、開工建設、竣工驗收和項目竣工后評價等各環節鏈條,實現閉環管理,大大縮減企業辦事時間,加快項目落地,讓企業享有更為高效便捷的服務。
推行“標準地”出讓模式后,土地審批效率大大提速。政府事先定標準,明確工業項目用地標準地“3+X”指導性控制指標體系,通過機制自動篩選優質企業,土地“自帶嫁妝”出嫁,企業對標競價,按標準施建,倒逼企業在申請用地時必須嚴格對標,量體裁衣,以較少的資源消耗爭取更大的產出,實現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企業高質量發展。按照傳統的供地模式,工業建設項目從備案立項到開工建設,辦理各種審批手續,一般約定1年內開工建設,通過實施“標準地”出讓,壓縮審批時限,力爭3個月內保障項目動工開發。
2021年,為落實“項目落地年”的戰略部署,以項目建設的新突破,促進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即墨區按照“試點先行、總結推廣”的原則,全面推行“標準地”制度,在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畝均稅收3項指標基礎上,新增單位能耗標準、單位排放標準2項指標,制定“5+X”具體控制性指標,以“土地出讓合同+履約監管協議”的方式,實行部門聯合監管。同時,探索實施“畝產效益”評價,完善以信用評價和聯合獎懲為基礎的監管體系,促進產業集聚區節地水平、產出效益雙提升。(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冰潔)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