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輔導作業父慈女孝,輔導作業雞飛狗跳。”
近日,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丁延慶一段吐槽女兒的視頻火了,還上了熱搜。

說起這位丁教授,觀海君表示,先膜拜一下!
6歲就能背下整本新華字典,本科就讀于北大。
后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獲得了教育學博士學位。他的妻子也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

然而他卻發現自己的女兒幾乎完美避開了父母的學霸基因,在“學渣”的道路上越跑越遠。
“我是早慧的兒童,她肯定不是。”——這是丁教授對自己女兒的評價。

成績如何呢?丁教授表示:

低情商:倒數第一
高情商:跟倒數第二名有很大的差距
這份北大教授親身示范的話術,大家學起來!

一不小心,輔導女兒的丁教授就氣成了“表情包”!

這段吐槽視頻一經播出,就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原來,北大教授輔導作業也跟普通父母沒啥不同嘛!


更有網友現身說法:

不過,也有一些網友認為,“學霸”的話,不能用常人的思維去理解……
畢竟,“學霸”眼中的倒數有可能只是沒有達到“學霸”的預期。


也許“學霸”口中的倒數第一,在普通人中也能算得上非常優秀……


也有網友認為,不尊重孩子意愿一味“雞娃”,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與丁教授一樣,重慶大學的張教授把無奈寫進了簡介里:

雖然指導的研究生已超過70名,依然對初中生女兒的教育束手無策……

五月初,家庭劇《小舍得》迎來大結局。
劇中的教育焦慮、社會壓力、名校名額爭奪等現象切中當下的教育“痛點”,該劇自播出以來,就引起了家長們的討論。
微博話題#小舍得#閱讀量達37.6億。

“你從來沒想到孩子到底能不能頂得住”
“媽媽愛的不是我,而是考滿分的我”
這些令人深思的臺詞,戳中了觀海君的心。

而網友們對此劇的探討,其實也反映出部分孩子的心聲: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方式?
是“雞娃”,還是佛系?
是開心重要,還是滿分重要?
也許每個家長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丁教授是如何選擇的呢?
在他讓女兒強制補課了一段時間以后發現:
孩子雖然能逐漸跟上課程,但她并不開心。

于是丁教授決定:
放棄強制學習,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快樂成長。
丁教授的吐槽與改變讓觀海君很有感觸。
從新華網就此話題發布的一條投票來看:
發現孩子學習能力很一般怎么辦?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讓孩子試試其他領域or索性順其自然。

看到這里,觀海君覺得:
如果家長們能夠學會自我釋懷、自我疏解,把重心放在培養孩子心智、人格、精神上……
不僅對孩子的人生助益更加深遠,對于自己來說也是一種解脫。


教育孩子任重道遠。
觀海君希望,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同時,每個家長都可以把童年的快樂還給孩子~

觀海君綜合新華社、新華社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搜狐視頻、北京日報,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