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6月5日2版

青島臺東六路小學打造“恩銘精神”品牌,把黨的“神經末梢”延伸到校園最深處
“讓紅色基因永不變色代代相傳”

青島臺東六路小學黨支部代表合影。 余瑞新 攝
近來,青島臺東六路小學校史室成為網紅打卡地。思政老師崔程程和紅色宣講團的隊員們則搖身變成講解員,為前來參觀的市民講述革命先烈鄧恩銘和學校的歷史故事。
“鄧恩銘同志是中共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青島黨組織的創建者,曾在我校擔任教員,并以此身份為掩護秘密開展黨的地下革命工作,這段歷史為學校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臺東六路小學黨支部書記趙莉莉告訴記者,目前,依托紅色資源優勢,臺東六路小學已經形成了特色的德育品牌——“恩銘精神伴成長”。
“種子”,在采訪中,趙莉莉多次用這個詞來闡述學校紅色教育的作用。而在實際行動中,學校也是通過抓住各種契機開展紅色教育,在孩子們幼小心田撒下愛國、愛黨的種子,讓紅色基因永不變色,代代相傳。
“要更新觀念,轉換角色,最好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作為思政老師,崔程程學習強國的收藏夾要比別的老師豐富不少。“一看到好的素材,我就隨手收藏,在備課時加進去。”她介紹,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學校細化了教育內容和活動形式,比如,在低年級開展“認國旗 識黨旗”教育,舉行“我心目中的英雄”故事比賽等活動;在中年級開展“知國事 學黨史”教育,組織學生參觀青島地方支部舊址;在高年級開展“愛祖國 頌黨情”教育,組織學生走進上合峰會會議中心、登上海軍節受閱艦艇、拍攝《我愛你中國》快閃等。
另外,學校還組織黨員和隊員成立了“恩銘精神宣講團”,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課就是走進校史室,學習鄧恩銘英雄事跡和學校百年發展史。同時,學校還充分挖掘校外教育資源,先后與青島黨史紀念館、青島市革命烈士紀念館、青島海軍博物館等簽訂了《紅色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協議書》,讓校外基地為學校紅色教育提供融合、體驗、開放的空間。
教育教學離不開科研,在臺東六路小學,20余名教學“先鋒黨員”一路領跑,先后探索出“合課程”“創課程”“智能化課程”等創新課程,為教學迎來一片新天地。
“我們也是通過開展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才了解到教師的教學困惑——學生使用的教材來自不同出版社,存在交叉、重復的教學內容,不僅造成課時浪費、學生上課也很乏味。”臺東六路小學副校長范欣是“合課程”的參與者和親歷者。她告訴記者,為了打破這一瓶頸,黨支部組建攻關團隊,黨員教學先鋒帶領老師們查閱國內外科研資料、反復論證實踐,歷經兩年才完成了這個學科內整合、跨學科整合和超學科整合的“合課程”。“多個老師上一堂課”的模式,不僅讓學生“大開眼界”,也讓老師們多了參與的樂趣。
黨組織檔案
青島臺東六路小學黨支部共有黨員39人。多年來,學校黨支部堅持“圍繞教育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教育”思路,充分發揮學校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曾獲得全國課外教育示范學校、山東省文明單位、青島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青島市中小學十佳德育品牌、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瑞新)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