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6日訊 物業服務直接面對群眾,事關群眾生活品質提升,只有抓好了物業服務這一“關鍵小事”,打通黨和政府聯系、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辦好民生大事。為了踐行“黨建領航創新路,物管先鋒樹標桿”總體目標,擦亮“一顆紅心,萬家舒心”紅色物業品牌,把學黨史、辦實事落實到具體實踐中。昨日,“禮贊華誕頌黨恩 共譜和諧鄰里情”活動在青島市最大的物業小區之一:青島西海岸新區維多利亞灣小區隆重舉行,街道、物業管理部門、媒體等嘉賓齊聚一堂,以這種特別的方式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本次活動由中共青島市黃島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中共青島市薛家島街道黨工委、中共黃島區物業服務行業委員會指導,中共青島市薛家島街道漢江路社區委員會、中共萬象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青島港區分公司支部委員會主辦。
薛家島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秦艷博首先致辭。她首先高度贊揚了本次活動的意義,代表街道向各位來賓表示感謝和歡迎。秦艷博表示,本次活動聚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線,緊扣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主題,旨在動員和激勵廣大黨員和群眾進一步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凝聚人心,通過聯建共建活動的持續開展和推廣,不斷深化推廣薛家島街道“52818”(我來幫一幫)黨群服務品牌,激勵各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忠誠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作為,增強黨員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堅定信念,用實際行動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為薛家島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奮力譜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黃島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物業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曹善艷致辭時表示,近年來,在市物業服務行業黨委、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指導和區委“兩新”組織工委、區住建局機關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新區物業服務行業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有關紅色物業建設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先后成立了區物業行業黨委,召開了全區物業行業黨建工作會議,聯合工委區委組織部、民政局等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全區物業服務行業黨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西海岸新區物業服務行業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研究確立了“黨建領航創新路,物管先鋒樹標桿”總體目標,創建了“一顆紅心,萬家舒心”紅色物業品牌,優化改進了“3+6”特色工作法(新區充分利用物業管理工作下放鎮街的獨特優勢,依托區、鎮街、物業企業三級管理體制,為廣大業主開展“6S”服務。特別是牢牢把握融入基層治理的工作方向,建立黨建引領物業管理工作機制,部署了與社區聯建共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開展紅色主題活動等重點任務,開創了企業用心、貼心,群眾安心、暖心,政府放心、省心的共贏局面。

黃島區薛家島街道辦事處中隊指導員韓冰表示,人民警察是社區居民的安全衛士,為千家萬戶照亮了平安之路,為漢江路社區社會治理做出了努力和奉獻。未來,將繼續履行人民警察為人民的理念,當好社區居民的忠誠衛士,為打造紅色社區、標桿社區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共青島市薛家島街道漢江路社區黨支部書記高俊致辭時表示,近年來,漢江路社區黨委始終堅持踐行“黨建引領、治理創新、聯動共建、連心服務”的服務理念,通過以服務群眾為目標,將現有的服務資源集聚,不斷向外擴展服務范圍;社區黨委深入探索和實踐黨建服務建設,成為基層黨建工作的第一線陣地,成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的根據地等。未來,漢江路社區將以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突出工作重點,狠抓工作落實,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政治本色,扎扎實實地做好新時期的基層工作!
作為物業服務方,萬象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青島港區分公司總經理姬憲斌表示,在街道、區物業辦、社區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社區1.2萬戶居民和物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物業在踐行紅色黨建、服務社區居民方面取得了明顯成績。物業踐行“黨建領航創新路,物管先鋒樹標桿”總體目標,擦亮“一顆紅心,萬家舒心”紅色物業品牌,深入執行“3+6”特色工作法,開展好“6S”服務,即安全(safety)、專業(skill)、速度(speed)、微笑(smile)、真誠(sincerity)和滿意(satisfaciton),受到了社區居民的點贊和主管部門、街道領導的贊賞。下一步,物業將繼續踐行紅色黨建精神,把學黨史辦實事融入日常工作中去,用心服務好社區居民,把青島市最大的物業社區之一,打造成全區乃至全市物業管理的標桿型社區。
當天活動中,還舉行了重溫入黨誓詞、遞交一份入黨申請書、漢江路社區與共聯共建單位簽署《黨建聯建共建協議書》等系列活動。而且社區居民還帶來了熱情洋溢的歌曲、舞蹈,讓人如癡如醉。
據悉,接下來,漢江路社區黨委將與萬象美物業黨支部共同舉辦“比鄰節”活動,包括愛的見證、“每天一場愛國電影”、閉幕晚會等系列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受到廣大業主的好評。通過舉辦系列鄰里互動活動,不斷促進鄰里和諧、互幫互助,引導物業與居民共同成長,打造社區、物業、居民融合一家親的和諧社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