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6月13日2版

即墨藍村街道稻香村發揮黨員模范作用,黨風帶民風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群眾有問題找上門,黨員干部不許說“不知道”
2010年,被授予山東省文明村莊;2013年,被評為山東省生態文明村;2014年,被評為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同年獲得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家園示范村稱號……而30年前,這里還是一個排水溝污水橫流、一下雨道路就“拔不動腳”的地方。
美麗整潔的稻香村。
由于靠近水源保護地棘洪灘水庫,村里沒有大型工業企業,村民以種地為主。在沒有足夠財力的情況下,正是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依靠村民的主觀參與,一點一滴,利用30年的時間,營造出美麗鄉村的場景。
每天,一輛小電動車都會在村里轉上幾圈——騎車人是稻香村黨委書記姜顯臣,這個習慣已經保持了6年,因此他也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小車”書記。
“村干部就是村民的一員,不要當自己是干部,說白了就是責任心問題。”姜顯臣說,稻香村以黨建為引領,把黨建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突出位置,通過抓黨建促進村莊的各項工作,加強基層班子建設。始終堅持“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必須是示范戶,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小組長必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靠黨風帶民風。
“在社區環境治理上,一開始,我們也采取了一些強制措施。”姜顯臣說,最初,不少村民有怨言,紛紛找上門。“對每一位上門的村民,我們都拿出村規民約,給他講道理,村里有做得不對的地方,馬上糾正,否則村民就要接受。”
“在處理村民的問題時,只要一碗水端平,沒有解決不了的。”姜顯臣說,在稻香村,黨員干部不允許說“不知道”,只要群眾“找上門”,不管是不是你分管,都要第一時間答應下來,并及時反饋,做到“小事有回聲,大事抓落實”。(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 濤 文/圖)
黨組織檔案
即墨藍村街道稻香村黨支部共有黨員38人。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近年來獲得山東省文明村莊、山東省生態文明村、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即墨區先進村莊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