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2021年6月16日2版

研發出世界首條FCC廢催化劑“元素分解”生產線——張新功帶領企業堅持走固廢資源化利用之路
“要把環保原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近一段時間,張新功一直在青島和廣東之間來回“飛”,忙于處理廣東石化石油焦制氫灰渣資源化處置項目,這是研發團隊歷經百余次技術試驗而成功獲得的大項目。15年來,張新功把一個起初只有3名員工的民營環保小企業發展成為具有廣闊發展潛力的A股上市企業,一如創業初期,他一刻也沒有停止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的腳步。
作為一名黨員,張新功帶頭搞科研并轉化為技術成果。
在公司員工眼中,張新功不像董事長,更像是教授。如今他的企業已經發展成為業內翹楚,卻依然堅持參與一線研發工作,這或許和他早期的任教經歷有關。
張新功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化學工藝專業,曾在中國石化長嶺分公司職教中心任教8年。2006年,天生倔強、熱愛挑戰的他跳出舒適圈,辭職成立了惠城環保公司。與石油煉化行業打了多年交道,他深知石油煉化產生的大量廢催化劑掩埋后對土壤和水造成的污染有多大,當他提出要把廢催化劑進行資源化利用實現零排放時,相信者寥寥,因為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沒有成功先例。
創業那一年,張新功36歲。雖然缺錢少人,但是他的發展目標卻很明確:走一條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工業化之路。2009年,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攻關、求知探索,張新功帶領企業終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FCC廢催化劑“元素分解”生產線,實現了廢催化劑的完全資源化處置,成功解決了煉油企業治污減排的世界性難題,其巨大的環保和經濟價值不言而喻。
“我們國家環境治理起步較晚,從環保技術來說原始創新能力還比較弱,只有把原創技術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環境治理才能走得更遠更深。”張新功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做的。
對于民營企業來說,進行環保技術原始創新困難重重。作為企業一把手和一名老黨員,張新功帶頭搞科研并轉化為技術成果。他也意識到國家危廢處置企業的布局與排放未達平衡,便帶領企業在江西九江、廣西北海、廣東揭陽等地布局,并逐步擴張。目前,公司正在進行廢塑料深度裂解制化工原料技術的研發,實現工業化生產后對破解“白色污染”問題意義重大。
在張新功眼里,作為一名黨員,最大的擔當,就是能為社會做點實事,真正把重擔扛起來。環境保護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這名“環保衛士”會堅守創業時的初心,朝著目標堅定不移走下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 帥)
黨員檔案
張新功,青島惠城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70年5月出生,199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教授、博士生導師。曾獲得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山東省“創新創業教育導師”、青島市勞動模范等榮譽。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