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腎病科順利完成首例超聲引導下經皮靜脈球囊擴張術(PTA)。該技術是在彩超引導下對狹窄或閉塞的血管(內瘺)進行擴張或再通的微創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治療尿毒癥等透析患者“內瘺”狹窄的首選治療方式。
通暢的血管通路即動靜脈內瘺血管(俗稱“內瘺”)是血液透析治療的前提條件,也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但這條“生命線”出現的狹窄、血栓形成甚至閉塞,已成為尿毒癥等透析患者常見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嚴重并發癥。
患者因糖尿病腎病、尿毒癥進行血液透析治療2年,1周前出現透析時血流量下降至160ml/min,該血流量難以達到透析充分性,不能改善尿毒癥癥狀,長此以往將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壽命。經全面檢查,發現患者左前臂動靜脈內瘺狹窄,術前彩超發現狹窄處內徑僅有1.2mm,肱動脈血流量200ml/min,且狹窄位置偏向近心端,若采取傳統開放手術將丟失大量寶貴的自身血管資源。
結合患者病情,腎病科王福榮主任醫師團隊為患者實施超聲引導下經皮靜脈球囊擴張術(PTA)。在超聲監控下清晰看到狹窄的血管在超高壓球囊的擴張下逐漸擴張開來,退出球囊后彩超下可見狹窄的血管正常復張至4mm,血流充盈,肱動脈流量從原來的200ml/min上升到660ml/min。術后第二天患者血液透析血流量達到260ml/min,透析充分性得到保障。


據腎病科、血液凈化科主任王福榮主任醫師介紹,超聲引導下經皮血管(內瘺)球囊擴張術相對傳統DSA下介入手術而言,采用彩超引導技術,無需造影劑、無輻射傷害的無創技術,既保留了患者珍貴的自身血管資源,避免對血管的過度損傷,同時避免了患者和醫務人員的放射線接觸。而且超聲能全程動態顯示血管腔、血管壁及血管腔外的結構,動態監控導絲、球囊導管的行進情況,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手術操作時間短、并發癥少、臨床效果確切,成為血管通路維護技術的新標桿。
專家提醒,慢性腎炎和尿毒癥患者,平時應盡量保護所有手臂上的血管,如果必須抽血檢查或注射輸液時,盡量使用手背或腳踝血管,上臂血管的有效保護,不僅能提高造瘺成功率,也為良好的血管通路打下堅實基礎。
科室簡介
科室是山東省中醫重點專科、山東省首批中醫藥優勢專科、青島市A類重點學科。設有國家級名老中醫于俊生傳承工作室、腎衰病專病門診、腹膜透析隨訪門診、腎穿刺活檢室、腹膜透析室、血液透析室。
科室確立慢性腎衰(慢性腎衰竭)、消渴病腎病(糖尿病腎病)、慢腎風(慢性腎小球腎炎)等中醫優勢病種,成立了慢性腎衰竭、腎小球疾病、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腹膜透析5個亞專業方向。現開展七項核心技術,包括中醫優勢特色技術、中藥結腸透析技術、腎穿刺活檢術、腹膜透析置管術、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技術、血液凈化及血管通路建立技術。
開展各項腎臟病專科手術,包括為腎透析的動靜脈插管術,為腎透析的動靜脈造瘺術,為腎透析的動靜脈瘺修補、再通術,為腎透析的動靜脈內瘺取栓術,球囊擴張技術、半永久透析導管置入術、人工血管內瘺術,傳統與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腹膜透析置管復位術,腹膜透析拔管術,超聲引導下腎穿刺活檢術,在全市率先開展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自動化腹膜透析治療技術,以及多學科聯合腹膜透析并發癥大網膜包裹松解術、甲狀旁腺全切、次全切和消融術。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 通訊員 范曉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