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微信小程序,通過線上答疑為商戶解決門頭招牌安裝難題
服務“前置一步”,近60萬戶商家少跑腿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店鋪擴大經營想換個招牌,怕不合規返工費時費力。現在好了,通過‘門頭招牌前置服務’微信小程序,我把店里的招牌設計圖和招牌現場圖上傳后不到一天便有了反饋,省時省力又省錢!”說起自己這次換招牌的便捷經歷,在臺東八路開奶茶店的店主孫曉同連連點贊。
沿街商戶門頭招牌的設置是市容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也是體現城市品質、內涵的重要內容。各類門頭招牌看似安裝簡單,實則大有“門道”。不僅要與城市的規劃功能相適應,其形狀、規模、色彩、圖案等還要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商戶如果不了解相關規定而盲目安裝,往往需要安了再拆,費錢、費時又費力。
記者從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獲悉,青島大約有近60萬商戶懸掛門頭招牌。本著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則,我市大力開展戶外廣告“增品提質”行動,主動靠前服務,積極研發“門頭招牌前置服務”微信小程序,開啟門頭招牌“指尖服務”模式。通過“網上咨詢”效果圖等方式,為商戶克服門頭招牌安裝的困難,讓市民辦事“少跑腿”,最大限度方便商戶規范設置門頭招牌,避免因設計不合規定被“返工”。
據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商戶只需要關注微信小程序“點靚青島”,打開“門頭招牌前置服務”模塊,就可迅速定位自身需求,實現辦事零跑腿。小程序集查詢、登記、追蹤等功能于一身,商戶可根據需求選擇相應事項:通過瀏覽“戶外廣告導則”和“門頭招牌前置服務指引”兩部分內容可以知悉我市關于門頭招牌設置相關的政策規定;需要新設置及更換門頭招牌的相關業戶可以通過“門頭招牌前置服務登記”部分進行登記,根據要求填寫業戶信息,上傳清楚易分辨的招牌設計圖和招牌現場圖片,登記后由后臺專業工作人員依規反饋專業性意見。商戶還可通過“我的門頭招牌前置服務”隨時隨地查看自己的招牌咨詢進度,經咨詢符合技術規范要求的商戶即可根據登記效果圖進行門頭招牌設施設置安裝。
據了解,“門頭招牌前置服務”微信小程序上線一個月來,已有近400戶商家通過小程序提出招牌安裝咨詢,城市管理部門對每個商家設計的效果圖逐個進行甄別,對其中76個不符合招牌設計規范的,提出了指導性修改意見。(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 臻)
相比對園區內逐個項目進行審批,“打包”方式可節省時間近一半
環評“打捆審批”,小微企業項目快落地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僅僅用了2個多月時間,青島鑫怡發置業有限公司就收到了即墨生態環境分局出具的青島怡發龍山產業園9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受益于小微企業環評“打捆審批”,相比以往,環評審批時限縮短一半。這次環評“打捆審批”在全省尚屬首次,從指導企業編制環評報告到發出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意見,只用了2個多月時間。此舉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節省審批時間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促進項目快速落地。
位于即墨區龍山產業園的青島鑫怡發置業有限公司占地100畝,總投資約2億元,建設標準廠房10棟,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主要引進汽車配件制造企業,已簽約的9個項目主要是從事汽車配件加工、機械加工的小微企業。根據省生態環境廳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的相關政策,園區內同一類型的小微企業項目可以實行環評打捆審批。
環評打捆審批是指對園區內同一類型的小微企業項目的環評集中辦理,統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單個項目可不再開展環評,園區內的小微企業可共享環保公共基礎設施或集中工藝設施,明確一個責任主體,依法開展共享設施的環評。
即墨區工業企業眾多、小微企業聚集,如果園區內項目逐個進行環評審批,費時費力費成本。即墨生態環境分局決定先行先試,在青島鑫怡發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9個項目率先試點,采用環評打捆審批的方式,可以避免企業每新上一個項目開展一次環評審批。
批復意見中明確提出,園區簽約的9家小微企業承擔各自生態環境主體責任,青島鑫怡發置業有限公司作為園區管理機構承擔相應的污染防治責任。企業和園區各負其責,落實生態環境法律法規要求,確保各項污染物達標排放。
環評制度作為約束項目與規劃環境準入的法制保障,既是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長遠之策。我市持續優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小微企業項目環評審批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市生態環境局還將加快研究相關實施細則,將即墨龍山產業園區“打捆審批”的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樣本,在全市甚至全省推廣實施,助力企業項目引進、落地、投產“加速跑”。(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 帥)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