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0年9月7日1版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會展業降至冰點,青島也一度如此。疫情防控常態化后,如何將失去的時間搶回來、重振“會展之都”雄風?剛剛過去的8月,青島用一個個精彩的會展活動給出了答案。
8月8日,2020·青島·陸海聯動研討會;8月14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8月22日,2020青島·中國財富論壇;8月28日,2020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六屆夏季高峰會;8月29日,東方時尚季·第20屆中國(青島)國際時裝周;8月31日,中國女企業家協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這其中,不少盛會都是第一次在青島落地,接下來,還有更多盛會排上日程表。
青島何以被選中?毋庸置疑這是“會展之都”的實至名歸。“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2018年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成功舉辦以及眾多國家戰略的疊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的擘畫,“4+1”發展生態的優化……青島已然成為會展業的“天然磁場”。在這里辦會,有助于進一步放大會議的聲音,促進最前沿科學技術的落地轉化,創造更大價值。不僅如此,這里還是洋溢著活力和創造力的“青春之島”,是城市中的獨角獸,是匯集天下創新創業者的平臺,是成全四海不畏風險的智者成長成功的“熱帶雨林”,種種要素構成了青島獨特的城市稟賦,成為會展行業的不二之選。
非常時刻,借會展業賦能,是勇于擔當、化危為機、乘勢而上的表現。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青島率先行動起來,按下了會展行業復工復產的“快進鍵”。3月,青島出臺有力舉措,支持會展企業渡過難關,為行業留住“火種”。完備的疫情防控應急保障機制,不斷提升的現代化社會治理能力,為線下活動守住了“安全門”。 “國際客廳” 的打造,成為青島最好的“預熱”和宣傳,也讓青島會展業爆發出強大吸引力。一切的厚積行為不僅為后期活動的薄發提前做好了功課,也讓世界相信,青島有意愿、有能力將每一場盛會辦得有聲有色、萬無一失。
大力發展會展業,是青島提升城市能級,更好地承擔國家使命,融入國家戰略的要求。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會展業,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城市發展的助推器。大型會展對于促進餐飲住宿消費、加強合作交流、調整產業結構、增加就業等作用明顯。1:9,是業內公認的會展對城市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乘數效應”。青島要當好山東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橋頭堡,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就必須發展好會展業,依托優質資源,用平臺化和市場化思維,推動青島會展業國際化發展。
以會展產業為媒介,進一步賦能青島“下半場”沖刺。以會為媒鏈接全球資源,增強內生動力,提升合作水平,已成為青島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共識和實踐。利用平臺思維做發展乘法,每一次盛會既是借平臺,也是建平臺;既能為城市帶來財富,也是借腦發展的重要路徑,促進各類要素資源耦合互動,為城市發展積累源源不斷的后勁。如今,會展產業的聚集,顯示了青島經濟復蘇勢頭持續向好,近日公布的經濟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8月,會展經濟率先邁出華麗的一步,希望接下來持續發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下半場沖刺助力。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9月4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啟幕,主題為“全球服務,互惠共享”。這一主題正是青島一直以來堅持的發展方向,加強對接,深化合作,積極尋求發展利益最大公約數,不斷做大“蛋糕”。站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高度上,青島需要充分發揮在國內大循環中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在更高水平上“搞活”這座城。(青島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