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24日訊 我們通常將人行道紅線到構筑物區域統稱為“前庭區域”。前庭區域由房地產開發企業根據建筑紅線統一建設,多為石材或道板鋪裝材質,一般在建設完成并驗收通過后會整體移交物業公司代為管理。多做為公共區域承擔車輛通行、車輛停放、行人通行或門頭網點營業等作用。但由于移交遺漏、管理疏忽等種種原因,前庭區域內會頻繁出現道路板材破損、坑洼,甚至雨后積水嚴重等情況,對周邊居民出行及生活都會帶來影響。但前庭區域已超出人行道紅線范圍,市政部門難以將其納入日常養護范圍。
為方便居民出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李滄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契機,創新思路,開展道路前庭整治工作,由區城市建設管理局作為牽頭部門,聯合街道、社區及李滄市政公司,對部分損壞嚴重的前庭區域進行改造。
近期,家住金秋小區的業主頻繁反映金水路(奇峰路至巨峰路)南側商業網點門前道路破損嚴重、雨后積水明顯,希望進行翻修改造。虎山路街道接到居民反映后,主動聯系區城市建設管理局協助解決。經現場查看,該處前庭面積約2000平方米,原設計為荷蘭磚鋪裝道路,由于建設時間較早,使用時間較久,且養護維修力度較差,停車情況頻繁,造成該區域破損、沉陷、積水坑洼等問題屢屢出現,影響周邊居民出行。為解決居民需訴求,區城市建設管理局會同李滄市政現場指定實施方案,并計劃近期進場對此處進行翻建改造。
下一步,李滄區將繼續摸排前庭破損情況,根據破損嚴重度逐步列入改造計劃,進一步完善前庭區域使用功能。做到始終心系居民,秉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工作理念,以創造舒適、舒心且安全的出行環境為核心,努力打造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現代化國際創新型中心城區。(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張晉 實習生 徐鋒)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