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紅色主題教育對青少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來,在大中小學的課堂上、主題活動里、社會實踐中,紅色教育滲透進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看似“高大上”的主題,在精心設計之后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和活動,變得更加“接地氣”,從而讓“報效祖國”的意識有了更明確的目標、更清晰的路徑。
實踐證明,紅色教育既需要充實的內容,也需要有效的形式。專家建議,盡快形成教育品牌,才能鞏固成果,將碎片化的知識串成體系,常態(tài)化進行下去。
創(chuàng)新方法豐富形式,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化于心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島城教育系統(tǒng)持續(xù)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帶領大中小學生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
課堂是大中小學學習的主陣地,更是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市南區(qū)道德與法治學科組織了思政課“四史”教育課堂教學展播活動,引導少年兒童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市南區(qū)教體局推出了“我來講黨課”微黨課系列展播,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等主題,講述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踐行初心使命,在本職崗位上為群眾奉獻的感人故事。
黨史學習教育親身體驗才最深刻。日前,市北區(qū)教體局舉行了“繼承紅色基因·演繹紅色經典”課本劇決賽表演。《王二小》《小英雄雨來》《會說話的博物館》……參賽作品主題鮮明、創(chuàng)意獨特、內涵充實,小演員們將人物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活動將課本劇與紅色經典相結合,學生們在演繹英雄先輩的同時,將紅色精神內化于心。
創(chuàng)新黨史學習教育,VR等新技術手段成為有效助力。青島二中開展了“我為建黨百年獻禮”系列活動,學生在3D創(chuàng)客空間利用3D打印、激光切割等智能制造技術制作天安門、鳥巢等作品;還有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親手制作紅色主題的VR作品,身臨其境體驗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西海岸新區(qū)衡山路小學少年隊員借助VR技術,“走進”嘉興南湖紀念館,沉浸式體驗、學習紅船精神。
今年以來,全市各大中小學校都在積極策劃主題鮮明的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市教育局組織開展了青島市大中小學黨史思政課一體化大課堂——“慶祝建黨100周年”大中小學生同臺講黨史活動;市北區(qū)教體局組織中小學廣泛開展以紅色經典刊物和紅色經典名篇、詩、詞為主要篇目的誦讀活動;青島科技大學舉行了“奮進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音樂會;青島九中舉行了“慶祝建黨百年 傳承紅色精神”美術作品展;青島六十三中黨員、團員與少先隊員走進社區(qū),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青島湘潭路小學組織開展了以“童心向黨共筑夢 海洋強國少年行”為主題的研學實踐活動……秉承著教育“內化于心 外化于行”的理念,這些生動實踐把理想信念的種子扎根在青少年的心中。
培訓師資推出品牌,將學生從“講聽”階段帶到“悟行”階段
紅色主題教育更有趣了,孩子喜歡聽、容易接受,這是許多學生和家長的反饋。相較于過去相對單一的“說教”模式,如今形式多樣、契合學生年齡段特點的教育方式更成體系,除了系統(tǒng)化的知識,學生還能在老師的引導下感悟、踐行。
“青島中小學生的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做得不錯,我在書城看書,發(fā)現旁邊穿著校服的學生在看《資本論》,還有人在讀黨史類書籍。”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曹勝說,現在的紅色主題教育按照教育規(guī)律分學段設計了有針對性的課程和活動。以往,紅色教育就是在小學和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高中的思想政治課上講,而現在紅色主題教育則滲透進了各個學科當中。“課程思政是指所有課程都有思政內容,有德育目標。比方說美術課上讓學生畫五四廣場,就可以告訴學生火炬的來歷,講‘德先生賽先生’的故事。畫花石樓,就可以講解青島近現代史。”

慶祝建黨100周年,李滄區(qū)中小學生進行話劇展演。王世鋒 攝
同時,教育方式也不再是單純灌輸。目前,青島針對中小學生的紅色主題教育以講故事為主,配合社會實踐,用身邊的故事給學生帶來切身感受。講故事的主體有專家,有老師,有家長,也有學生。青島九中邀請將軍后代話初心,開國少將成少甫之子成健講述了父親戎馬倥傯的一生和自己參軍的經歷。“讓天下窮人有飯吃,活著干,死了算!誓將革命干到底!”臺上,成健講到父親的革命誓言,激情澎湃。臺下,師生們用熱烈的掌聲表達自己的震撼感動。用“劇本殺”的形式演繹紅色經典,在綜合實踐課上用木雕、軟陶等制作給黨的生日禮物……時尚的承載形式提升了學生參與興趣,在完成項目的過程里,學生由被動學變?yōu)橹鲃犹剿鳎麄儠ニ鸭嚓P材料,了解黨史,設計作品。
教師是教育發(fā)展的第一資源。老師不再照本宣科,而是把眾多紅色教育資源整合,正確引導學生,才能將學生從“講、聽”階段帶到“悟、行”階段,逐步從了解事件到掌握理論,培養(yǎng)唯物史觀,了解中國共產黨獲得執(zhí)政地位的歷史必然性,明白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曹勝建議,相關部門出版教師用書時,可以對紅色教育的切入點進行標注,并提供背景材料、教案等,提醒老師留意這個可以進行紅色教育的機會;青島的高校也可以發(fā)揮思政專業(yè)優(yōu)勢,為各學段培育師資力量;青島的紅色主題教育應盡快形成品牌,把現有的優(yōu)勢鞏固下來,以地方課程形式成為中小學教育的固定板塊。
紅色教育有什么成效?孩子們說“和黨更親近了”
紅色教育不容易量化,學生的感受和精神面貌可以體現教育成效。嶗山育才學校有一個紅色研學館,學生們去紅色教育基地旅游回來,可以把帶回來的紀念品存進研學館展示,并且可以得到一次面對全校同學演講的機會,講述見聞和感受。“有了這個研學館,班里很多同學都會在旅游時特別留意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比如去上海的時候不只是玩迪士尼,還會去看一大會址。”嶗山育才八年級六班的劉一諾說,通過學習黨史她了解到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追尋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歷程。“審視自己的內心,我學會正視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以理想、信心為針,以勤奮、拼搏為線,去編織自己的夢想。”八年級七班的王雅萌表示,紅色主題教育讓她更懂得了感恩,“看到抗戰(zhàn)電影、看到老師們在作業(yè)上的批語,我都會想到飲水思源這個詞。生在和平與幸福的年代,我更應該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和安定,努力成長。”

嶗山育才學校初中部學生在校黨史館學習。韓星 攝
雖然還沒接觸系統(tǒng)的思政課,但上海路小學四年級的小陳已經對黨的初心使命有所了解。學校號召大家為黨的生日獻上一份手工制作的禮物,他為這份禮物動了不少心思。“要送禮物先要了解過生日的人喜歡什么,老師帶我們從黨章里找線索,就像探案一樣,很有趣。”小陳和同學們一起總結了“為人民謀幸福”這句話,他畫了一幅畫,表現外來娃到青島落戶上學的喜悅。他說:“同學們作品五花八門,但都是從人民幸福的角度構思,做生日禮物的時候,感覺和黨更親近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趙黎 王世鋒)
青島日報2021年6月28日14版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