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局部的“可循環”,撬動整體的“大循環”。區域一體化,正在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生力量。
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是青島要時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的使命所在、職責所在、機遇所在!
7月1日,青島召開全市推進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工作會議,梳理了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起勢以來,青島主動擔當龍頭帶領五市協同推進的積極成果,謀劃了下一步的發展路徑。

這是一次工作交流會,也是一次調度會、動員會、部署會。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機遇所在,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搶抓機遇,增強一體化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出席會議的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指出,一體化工作要突出特色,推動一體化實質性工作落地,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引導產業錯位協同發展,積極開展體制機制創新,打好海洋、黃河、日韓“三張牌”,推動一體化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
一年多來,各方相向而行,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已經順利起步,相對容易的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是難啃的硬骨頭。這更需要青島擔當起龍頭的責任,謀求更大的突破。
1、是大勢所趨,更是機遇所在

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發生深刻變化。經濟圈的輻射能力已經成為城市競爭中重要的“得分項”。
相關數據顯示,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為代表的12個城市群,經濟總量占全國80%以上。一個又一個蓬勃發展的都市圈、城市群反復證明,區域一體化發展可以有效促進要素資源流動,實現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
通過區域一體化增強輻射能力,都市圈的發展模式也在不斷升級。
比如,深圳都市圈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深莞惠”地區,進一步將河源、汕尾納入進來,這5個城市GDP占到廣東全省40%。
再比如,今年2月8日,《南京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批復,這讓南京都市圈成為國家層面第一個獲批的跨省域的都市圈,涉及10個城市、6.6萬平方公里、3500萬人口、4萬多億GDP。
謀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優質的資源集聚,膠東五市自然也不能落后。只有通過抱團發展、協同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區域競合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
這方面,山東早有謀劃。2020年1月,山東省委、省政府根據區域發展的形勢,提出了“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布局。今年4月1日召開的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推進會議,進一步明確:青島要當好膠東經濟圈的龍頭。
推進會議之后,經修訂的膠東經濟圈一體化議事規則和2021年工作要點等件陸續出爐,一體化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完善。
最新的機構設置強化了省直部門的指導作用,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膠東一體化發展的統籌指導和綜合協調工作,由青島牽頭建立膠東五市聯席會議制度,五市共同抽調工作人員組成的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各市設一體化辦,設立10個工作專班。
最新的調整同時強化了青島的龍頭作用,各工作專班不再輪值,日常工作一直由青島市各相關部門牽頭組織。這意味著,青島更要主動作為,肩負起作為龍頭城市的使命擔當,帶動膠東經濟圈在新發展格局下,向更高能級邁進。
2、青島擔當龍頭,一體化效果初現

推動成立30多個聯盟,簽署40多個合作協議,這是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成績單上的兩個閃亮數字。
數字背后,是膠東五市在科技創新、產業協同、交通、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的攜手共進。
截至5月底,成立僅半年的半島科創聯盟已有會員單位228家,上榜技術需求1035項,對接高校院所68家,上線科技成果13561項,通過成果轉化預計為企業帶來增值超20億元/年。
搶抓數字化機遇,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輻射五市,吸引6.8萬家半島規上企業注冊。在青島今年實施的“工賦青島”專項行動計劃中,已經完成開發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可鏈接227項公共服務、218項賦能服務,接入15655個賦能應用,未來可以為五市提供服務。
6月30日,膠東五市財政部門與山東高速集團聯合簽署了山東半島城市群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合伙協議。這支總規模1000億元的超大型基金,是國內首支以基礎設施投資為主攻方向的區域型發展投資基金。目前,已梳理基金投資儲備項目220個,投資總額7433億元。
依托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聯盟,五市推進共建共享,實現13.7萬人學歷信息數據共享;健全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聯動合作機制,辦理1.5萬人次;推進五市社保卡“一卡通”的多領域應用,辦理5.5萬余人次。
在密織半島交通網的同時,五市聯合推動運輸服務一體化,海陽-即墨定制公交客運專線開通,平度、萊西至青島主城區市域列車開通,青榮城際鐵路運營速度由每小時200公里提升至250公里,極大提升了半島區域間旅客出行的便利程度和通達效率。
為緩解膠東經濟圈用水壓力,青島積極推動南水北調東線青島調蓄工程規劃建設,在濰坊的協同下,構筑青島“多渠輸送、多庫調蓄”客水調引體系的骨干工程。

擴大膠東文旅品牌聲量,五市聯合開展2020年首屆膠東海洋童玩季活動,共推出300余項主題活動,200余家文旅企業參與;在成都、北京、重慶等地聯合舉辦膠東文旅推介活動;“東方海岸·膠東半島自駕游”線路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中國之路”全國自駕游十大精品線路……
在協同中實現強鏈、固本,在思變中推動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膠東經濟圈正加速突圍。
3、有想象力,更要有行動力

獨行快,眾行遠。膠東經濟圈的一體化發展,謀求的自然是整個區域發展的“又快又遠”。
過去的這一年,五市在編制各自的“十四五”規劃的同時,還協同聯動、共同謀劃編制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規劃,將各自城市的未來勾勒到同一幅藍圖之中。這一前所未有的規劃,把區域協調發展的合作機制提升到新的高度。
有想象力,更要有行動力。
面向“十四五”以及更加長遠的發展時期,健全協同實施機制,更具落地能力的膠東經濟圈的一體化“1+N”的規劃政策體系正在加緊形成。這一政策體系將涵蓋交通、國土空間等專項規劃和公共服務、人才培育、投資、金融、財稅等配套政策。
打造區域融合戰略支點。膠東經濟圈的41個縣市區正在成為一體化的重要戰場。
打造全省同城化發展樣板,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的設立進程不斷加速,目前總體方案已經基本成形,兩市已經合資成立全省首個跨區域平臺運營公司,有望成為山東首個獲批的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毗鄰區域合作的推進步伐還在加快,平度—萊州—昌邑綠色化工聯動諸城等毗鄰區域的合作,推進基礎設施、產業鏈供應鏈整合與配套;借助膠東國際機場啟用契機,膠州、西海岸新區與高密、諸城等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化,青島—濰坊臨空臨港協作區也在加快破題起勢。同時,打破合作的空間限制,即墨和龍口也新近簽署了兩地合作備忘錄,探索非毗鄰區市的“隔空”合作。
有了規劃的指引和空間的協同,在具體推進過程中,“硬骨頭”怎么啃?當天的會議指出了一體化推進中的關鍵路徑。
發展現代化的經濟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前提。一體發展,交通先行,五市將聚焦重大項目,對內優化提升五市聯結通達能力,對外建立與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群的交通大通道,構筑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
以提高內外聯通水平為導向,五市還將共同推動構建互聯互通、管理協同的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網絡。
膠東經濟圈產業結構同質化問題是制約一體化發展的瓶頸之一。以各市規上工業前五名的行業為例,青島的機械制造、汽車制造、電子設備、運輸設備、石化加工,與煙臺的電子設備、汽車制造,濰坊的石化加工、汽車制造,威海的電子設備、機械制造,日照的汽車制造、石化加工多有重合。
引導產業錯位協同發展,這需要五市突出各自特色,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提升青島產業創新發展能力,發揮煙臺、濰坊等裝備制造優勢,高效配置區域產業資源,提高全產業鏈區域配套能力,形成研發在中心、制造在周邊、鏈式配套、梯度布局的產業分工體系。
以體制機制創新破除要素流動壁壘,是一體化的核心要義。在這方面,五市大有可為。
圍繞推動創業創新資源共享,共建創業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轉化平臺,打造一體化的技術交易市場;圍繞提升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實現更多政務事項“一網通辦”,讓五市老百姓充分享受一體化發展紅利;圍繞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跨區域城鄉統一土地市場,推進“信用膠東”建設,共建統一開放人力資源市場;圍繞實現開放共贏,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的開放政策,將優惠政策復制到其他四市……
“大寫意”與“工筆畫”兼容并蓄,膠東經濟圈將繪就更加精彩的時代藍圖。
4、打好海洋、黃河、日韓“三張牌”

大格局需要大視野,大視野才有大作為。
要想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膠東經濟圈需要鮮明地亮出自己的特色,打出區別于其他都市圈、經濟圈的標簽。
膠東經濟圈一體化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打好海洋、黃河、日韓“三張牌”。這既是五市最大的資源稟賦,也是最大的發展機遇。
海洋是膠東經濟圈最鮮明的特色和最大的優勢。做優做強做大“海”的文章作用關鍵。要推動五市海洋產業鏈協作,合力打造高能級海洋科創平臺,聯合推動海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港口群。
作為黃河流域主要經濟出海口,膠東經濟圈與沿黃九省區有著廣泛的合作基礎,將落實好“9+5”城市陸海聯動開放合作倡議,深化與沿黃流域城市在多領域的務實合作。

膠東經濟圈地處中國對日韓開放的最前沿,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中日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中韓產業園等早已布局。要搶抓RCEP簽署機遇,創建中日韓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真正使膠東經濟圈成為對日韓開放的橋頭堡。
闊步新征程,膠州經濟圈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作者 | 楊光 編輯 | 長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