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三次中彈受傷,仍堅守陣地英勇殺敵;冒著槍林彈雨,戰壕里打退敵人多次進攻;持手榴彈,和一名戰友俘虜兩名敵人……這名英雄就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膠州人90歲老兵周茂財。 10月22日,記者了解到,周茂財17歲參軍,先后參加萊蕪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上海戰役。 1950年,年僅20歲的他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并獲二等功一次。回憶起那場戰爭,老英雄說,為了保家衛國,面對敵人,他早已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能參加抗美援朝,今生無悔。

抵達前線時腳上全是水泡
10月22日,記者來到位于膠州里岔鎮前觀音堂村,剛進村,就看到90歲的周茂財老人坐在家門口,園內還種植著白菜、蘿卜等蔬菜。“身體還行,就是耳朵有點背,這不閑著沒事,就種點菜。來,快進屋喝點水……”見到記者,老人很高興,趕緊起身招呼起來。在屋內,老人向記者講述了70年前那段烽火歲月。
“我1947年1月參的軍,1948年隨華東野戰軍參加了萊蕪戰役,后來南下還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到了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上級號召要保衛國家,保衛自己的家,于是我又出國參加抗美援朝。 ”周茂財說,出國作戰時他才20歲,可他已經是有著豐富戰斗經驗的老兵了。當時,他隨著部隊開赴鴨綠江前線進入朝鮮后,由于作戰任務緊急,他所在部隊一邊趕路,一邊負責運送戰略物資。當他們步行多天抵達前線時,所有人的腳上全是水泡、凍瘡。可由于戰況吃緊,他和戰友們不顧嚴寒和疲憊,立即投入了戰斗。
戰壕里打退敵人多次進攻
“出國后打的第一仗是在一片很高的嶺地上,上級給我們的任務是只準前進一尺,不準后退一寸。我們在山上,敵人一天要來好幾回,從早上六七點開始,先是飛機、大炮,然后就是坦克、步兵,我們有半個多月都沒下過山。 ”周茂財說,那個嶺地位于長白山脈南麓的長津湖地區,當時是朝鮮東北部的軍事要沖。那里大小山峰縱橫,叢林密布,到處是懸崖峭壁。在這個嶺地戰役中,敵人派出了精銳部隊,人數達到了好幾萬人,敵人不僅掌握著制空權,還擁有大量坦克、大炮等先進裝備。而他們所在的部隊不僅武器裝備落后,裝備數量也很有限,作戰人數也只有敵人的一半。說起這場實力懸殊的戰役,老人很激動,思緒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
“當時,我們在山上挖了戰壕,除了戰斗就直接睡在戰壕里。敵人來了,離得比較遠的時候,我們先不理他們,等到和我們距離很近時,戰友們再一起開槍。當時,我們直接用手榴彈、機槍,一起猛攻,把敵人打退。然后我們就從打死的敵人身上,找到槍支彈藥拿到我們陣地上,用敵人的槍去打敵人,就這樣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 ”周茂財說。
三次受槍傷仍堅守陣地
周茂財回憶說,這次嶺地戰斗異常激烈,在敵人陸空聯合攻擊下,他們也是傷亡慘重。加上當時朝鮮又下起了大雪,天氣極端惡劣,但他和戰友們卻憑著“死守陣地,決不后退一寸”的鋼鐵意志,與敵軍拼殺,采取白天守、晚上攻的方式,用血肉之軀擊退了敵人的猛烈攻擊。
當年,從這個嶺地戰場下來后,周茂財還被編入了偵察排,在一次執行押運護送戰略物資的任務中,他們遭遇了敵人襲擊。特務用汽油點燃了押送車旁的大量樹枝和樹葉,并釋放信號彈,火勢瞬間變大。當時敵人飛機在上空盤旋,看到這種情形,周茂財毫不猶豫跳下車徒手用衣服撲滅大火,讓空中的敵人轟炸機失去地面的目標信號,從而成功保住了滿載物資的車輛。在多次戰斗中,周茂財身上曾三次遭受槍傷,但他咬牙堅持著始終沒有下戰場。
用手榴彈俘虜兩名敵人
有一次,周茂財所在部隊開車急行軍時,突然遭到敵人的轟炸襲擊,上級命令所有車輛熄火隱蔽。隱蔽時清點戰士人數,他發現自己一名戰友不知什么時候中彈后從車上跌落。為避免目標太大,他和一名戰友沿著來時的路去尋找。天黑時分,等他們找到時,那位戰友已經犧牲,他們只能等待其他戰友前來救援。當時已是深夜,寒氣逼人,他們把離世戰友緊緊抱在懷里,用體溫相互溫暖。 “與尸體抱在一起過夜,不害怕嗎? ”“怕啥!他是我戰友呀,像我的親人一樣,怕什么? ”周茂財肯定地說。 “當天晚上,我們找了點水,還為戰友簡單清洗了下,就是希望能讓他干干凈凈地離開。唉,可他永遠回不來了。 ”說到這里,周茂財眼里噙滿了淚水,哽咽無聲。
當天凌晨時,因過度勞累,周茂財迷迷糊糊和另一名戰友睡著了,“嘩啦,嘩啦……”遠處一陣斷斷續續的聲音突然把他驚醒。 “當時前方一片草垛中,有兩名敵人正慢慢走過來,我趕緊叫醒戰友,我倆一人拿著一個手榴彈,悄悄繞到他們身后,看到我們后,兩名敵人害怕了,當場繳械投降。當時我和戰友商量好了,他們要是不投降,就一起同歸于盡,或許這才是讓敵人怕的原因。 ”提起這次經歷,周茂財一臉自豪。記者了解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周茂才因為英勇善戰,榮立二等功。(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牟成梓 通訊員 張峰)

/幕后/
一個急救包保存了70年
10月22日,記者了解到,抗美援朝勝利結束歸來,1954年周茂財復員回鄉。在家鄉,他積極投身于生產生活中,在農業合作社擔任社長,1956年任書記,后又在民政工作了20多年。那時,周茂財從不以戰斗英雄自居,經常在村里幫助老人挑水、收麥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管誰家有困難,他都會上去幫一把。
時光荏苒,如今已經90歲的周茂財,仍然十分關心國家大事,喜歡看新聞,尤其喜歡看軍事方面的內容。這些年,受他的影響,村里人都愛聽他講戰場上的故事,很多年輕人也都去參軍入伍。一直以來,村民們對這位從戰場上歸來、永葆軍人本色的老兵都十分尊敬。
采訪結束后,周茂財拿出一個急救包堅持要送給記者,他說,這個急救包曾在戰場上被子彈打破,后來經過縫補后保存了70年。 “黨和國家很照顧我們,現在我是不愁吃不愁穿,家里啥都不缺,雖然這個急救包很破了,但它承載著我和戰友們的光榮。假如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為了新中國,為了子孫后代的幸福,我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絕不后悔。 ”
周茂財講述烽火歲月。 視頻剪輯/肖夢婕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