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聊天、爬樓梯,白天找人、晚上看燈……”普查員們走街串巷、逐門逐戶實地調查,普查工作細致、有效地進行著。人口普查員主要由社區工作人員、人口普查志愿者和社會招聘人員組成,志愿者包括熱心公益的居民和本社區退休人員等。11月2日,記者來到青島市李滄區浮山路街道福林苑社區,跟隨社區人口普查員入戶登記,記錄下他們在工作中遇到各種瑣碎事情。
人口普查走進千家萬戶
深夜里看燈“夜訪”
45歲的宋瑤拿著幾摞前期的摸底表,一早就來到浮山路街道福林苑社區核對信息。“這都是我們前期上門摸底的匯總,我們需要把信息再仔細核對一遍,接下來要二次上門,一定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
今年10月,經過培訓,宋瑤上崗成為了小區人口普查志愿者隊伍中的一員。今年也是她接任樓長工作的第三年,因為對樓上居民熟悉且積極參與社區工作,所以在前期摸底工作中,進行得比較順利。她負責的范圍是6棟樓,共60戶居民,“我們都是 ‘掃樓式’進行,前期會通過走訪或者電話聯系,約定時間,上門摸底。 ”
之前的摸底工作,大部分住戶選擇人工填寫登記表,“后期我們還要再次入戶登記,確保信息準確無誤,不遺漏任何一人。一般走一遍,我們大體就掌握了這棟樓的基本情況,哪戶白天不在家,哪家是租戶,哪家是外籍人口等。”宋瑤說,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戶獨居男性可能是上夜班,普查員多次上門,家中始終沒人。為此宋瑤多了個心眼,晚上出門都會注意觀察他家的燈是否亮了。“有一天我夜里11點多出門倒垃圾,順便朝這戶樓上瞄了一眼,沒想到,他家的燈亮了!我趕緊跑上樓,敲開了門。”宋瑤說,開門的是個小伙子,看到普查員那么晚還在工作,非常感動,并解釋說自己經常加班,所以很晚才回家。 “他一直說不好意思,讓我等那么久。”宋瑤說,當時她覺得心里暖暖的,這種來自住戶的體諒和理解讓她深受感動。
人口普查員與住戶需要相互體諒與尊重。宋瑤在工作中也總結出一些普查“小竅門”:敲門的聲音要適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小到聽不見,對每名住戶一定要耐心、細致、有禮貌,這是她工作中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登門常遇暖心事
“您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已經正式開始了,我們是普查員,再和您核對一下上次摸底的情況。 ”昨天下午,宋瑤和同事楊婧佩戴著普查員證、穿著統一工作服敲開了福林苑小區一戶居民家的門。
“入戶時,我們會盡最大可能減少和居民的物理接觸。 ”楊婧介紹,他們的手提包里配備了口罩、消毒用品、鞋套等防疫物資。同時,按照防疫規定,要求普查員工作時身體健康、體溫正常、入戶戴好口罩、鞋套,切實做好入戶登記的防護工作,確保安全。
由于在之前的人口普查摸底工作中,普查員已經上門為該戶介紹了此次普查中居民可以選擇上門登記、自主填報方式。今天整個現場登記、確認過程十分順暢。 “普查員很仔細,上門摸底的時候也很細致,給我們講人口普查的作用流程以及需要填寫的內容。我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所以正式上門登記時,我們很快就登記好了,整個過程也都很規范,我們很滿意。 ”住戶王大爺說。
“在普查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暖心的事,不少大爺、大媽,看到我們前來登記,都非常熱情,非要請進門坐坐,茶水、水果也給備好,噓寒問暖,讓我們備受感動。 ”楊婧說。
普查中,普查員都有一個共同感受,上門普查,對于獨居老人來說更像是一種陪伴和聆聽。 “碰上獨居老人,人口普查員會詢問信息,在紙質的表格上填寫,再錄入系統。時間不長,但老人反而舍不得結束,覺得聊聊天挺好的。我們社區里就有一位老人,孩子常年在外,拉著普查員聊起了家常,家長里短,什么都說,最后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也是依依不舍。 ”楊婧說。
能被請進家門坐坐,讓普查員心里暖暖的。
說服“開門困難戶”
人口普查員的工作也有不那么愉悅的時候,志愿者王阿姨就遇到不少不太配合人口普查的人,“我們開玩笑說是‘疑難雜癥’。 ”王阿姨說。
這次普查增加了常住人口登記,“戶口不在但人在”的租客們也在普查范圍內,“有一次,我遇到一戶里有好幾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年輕人住。 ”王阿姨站在門口,租戶們用懷疑的眼神上上下下打量著她,質問她“普查什么”,王阿姨笑著解釋了人口普查的內容,可對方只回了一句“現在家里沒人”,就“砰”的一聲關上了門,將王阿姨關在門外。
也有的租戶真的不在家,“電話打過去,先被懷疑是騙子,解釋了之后,對方不耐煩地回話已經在老家報過了。”王阿姨說,還有更令她氣憤的是,有的住戶可能是擔心信息泄露或者其他考慮,竟然在普查時填寫假身份證號,這樣后面核對信息時,系統就會報錯,就需要工作人員再次上門更改,額外給普查工作增加工作量。
“還有一戶居民,簡直是 ‘開門困難戶’,我們晚上7點上門,就說睡覺了,去了好幾次,也不給開門,沒辦法我們只能電話溝通,講道理、協調時間,直到對方同意,按照她指定的時間上門,才終于登記完畢。 ”王阿姨說。
新聞幕后 >>
練熟“入門話”解決“開門難”
市南區八大峽街道團島社區副主任彭兵是一名退伍老兵,在部隊鍛煉出堅韌頑強的性格,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先后從事過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和當前正在開展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他立足崗位勤學、實干、擔當、奉獻,指導社區普查人員奮戰在人口普查一線,有條不紊地推動人口普查工作。由戰斗員成長為指揮員,可以說是經驗豐富。
入戶摸底是一項比較難開展的工作,居民防范意識強,對人的信任度低,門難開怎么辦?這是困擾全體普查員的第一難關。針對這個問題,他發揮“硬核”模式,直奔“開門難”的現場,按普查流程細致入微地說明和操作,及時總結了入門經驗話術:“大國點名,沒你不行,人口普查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每個人都有配合的責任。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人口發展進入關鍵期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 ”問題迎刃而解。通過“白天找人、晚上看燈”,抽空核對“底冊”的方式加快普查速度。截至10月24日晚,團島社區人口普查摸底完成率已超過100%,順利完成入戶摸底采集工作。(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李彥宏 劉文超)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