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記得小小魚剛上小學時,感覺家里的節奏一下子快了起來。
因為學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中午還是回家吃飯和午睡。
但中間又隔著街,還是不放心,得接送他一段時間。
同小區有一個小女孩也是由爸爸接送。
有好幾次遇見他們,高大的爸爸在前面急匆匆地走著,不時回過頭來催促女兒。
小女孩有時吃著手上的零食,慢吞吞地沒有回應。
沒想到爸爸回頭就是一頓吼:“快點啊,你耳朵聽不見啊!”“你是不是要我發火才會聽啊!”
聽到爸爸一兇,孩子就趕緊追了上去,因為爸爸的語氣已經很嚇人了。
其實面對孩子的磨蹭,發脾氣真的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不如早點出發,留足時間等一等,特別是孩子情緒不好時,請給他們留足調整的時間。
因為中午休息的時間不長,兒子每次也只能睡三十分鐘左右。
以前他睡覺都要一個小時才夠,所以這幾天中午,根本叫不起他。
他半睡不醒地在床上翻滾,重重地用腳后跟捶床鋪,表示自己的憤怒和不滿。
看到這個樣子,有時我也很急,就催著他趕快。
但他還是會哭著臉,在那里不情愿起來。
最后拉他起來,叫到客廳,還是板著臉。
我知道他是因為不舒服,沒適應這種午睡才這樣。
所以沒有跟他發脾氣,告訴自己管好自己的嘴,選擇讓他自己靜一靜。
當我們背上水壺,手里拿著水果出門時,心情基本就恢復了。
到樓下走幾分鐘,到學校的時候就完全沒問題了。
這個過程,倘若一味催催催,對著孩子發脾氣。
我想除了讓他哭一場,心情糟糟地去上學外,另外不會有什么收獲。
02.
有時我們說孩子脾氣大,其實是我們自己說話的語氣太難聽。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去一個小伙伴家里玩。
他的媽媽總是笑瞇瞇的,很和氣。
不管是跟自己的孩子說話,還是跟我們這些鬧哄哄的孩子說話,都很溫和。
小伙伴也像他的媽媽一樣,很受大家的歡迎。
而另外一個小伙伴,他的媽媽就不是這樣的,經常跟鄰居們吵架,讓人感覺兇巴巴的。
雖然他對我們都不錯,從來沒有罵過我們這群孩子。
可她經常罵自己的兒子,“你個笨蛋!你個沒長耳朵的!”這種話誰聽了都會不舒服。
她自己說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可孩子被那一句句話傷到的心,也是一道道傷痕可見的。
所以他說自己真的羨慕那個媽媽溫和的伙伴,要是自己的媽媽也能那樣多好。
我們常常說要培養孩子的情商,其實,情商在現實生活中就是教養。
有的人,你跟他說話,能感覺很溫暖,想跟他親近。
這種溫暖真誠而不做作,而且交往起來也讓人舒服。
而有的人,縱然巧舌如簧,可語氣中有著輕佻、盛氣凌人,有時是虛情假意,只能讓你望而卻步。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學會用什么樣的語氣跟人交往,那就要先用這樣的語氣跟孩子說話。
每一個家庭都有他獨特的氛圍:
有的家庭安安靜靜,每個人的性格都比較平和,所以平日里聽不到太多的吵鬧。
而有的家庭呢,彼此間都是大喊大叫的,有時會讓人誤以為是吵架。
而這個家庭里成長的孩子,一定會帶著這樣的印記。
他們去了學校,就會用這樣的方式跟同學說話。
有的孩子喜歡命令其他的孩子,希望大家聽他的話,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感覺。
結果其他的孩子不買賬,他就只能一個人玩,生悶氣。
有的孩子喜歡諷刺自己的伙伴,總是能挑到伙伴的刺。
結果讓小伙伴難堪,而自己也失去一個又一個朋友。
做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地管理好自己跟孩子說話的語氣。
不能覺得自己是父母,就能對孩子指手畫腳,想怎么說就怎么說。
03.
請給孩子尊重的語氣,做能跟孩子商量的父母
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你肯定會發現,一旦用命令、控制孩子的語氣跟孩子說話,只會引起孩子的對抗。
比如你跟孩子說,“不要玩手機!”
為什么有的父母說了一萬遍,孩子還是會玩手機呢?
因為這樣命令式的語氣,孩子幾乎是閉著耳朵的,他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打開耳朵。
那怎么讓孩子遠離手機?
這個能寫一篇文章了,這里談談溝通的語氣。
如果能用平等、尊重的態度去溝通,用對待好朋友的語氣去說,孩子能感受到你的尊重,也許就會采納你的建議。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為什么玩手機不好,而不是我要去禁止你做。
只有取得了孩子的信任,他們才會聽你的建議,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
在沒有成癮之前,父母的引導完全有效。
04.
請給孩子信任的語氣
用譏諷、恨鐵不成鋼地去打擊孩子,只會換來孩子的逃離和憤怒。
就算他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逃離,那就會在心理上逃離。
我發現很多父母跟孩子說話都是打擊式的,沒有信任孩子。
“你作業寫了嗎?”
“寫了!”
“真的寫了嗎?給我看看!”
“真的寫了,為什么你不相信我!”
“為什么你就是不愿意相信我呢!”
有的孩子就會吶喊,反問父母。
其實我們也要不斷反思,自己真的信任孩子嗎?
親子間的信任其實很重要,不要去破壞。
假如孩子對你總是撒謊,那肯定是養育的方式出了問題。
孩子渴望父母的認同,變成了拋棄父母的認同。
也許是你一直就沒有真正信任過他,真正認同他。
跟打擊相比,不如給孩子一些正面的暗示。
這樣會讓孩子知道該怎么做,而不是一味陷在被指責的境地之中。
給孩子以正面的影響和激勵,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

05.
請給孩子平和的語氣
這一點應該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好好說話,根本就溝通不了。
有媽媽說自己平和地說沒用,孩子不聽,一定要兇巴巴地說,孩子才聽。
這肯定是哪里出了問題?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孩子根本沒聽我們說什么,但是他們能敏感地感覺到我們說話的語氣。
你想著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絮絮叨叨地說著。
可孩子卻被你的語氣趕跑了,根本沒心思聽你繼續講下去。
所以,本來是想關心孩子,要他加一件衣服。
孩子一犟,就變成了惡狠狠的語氣,“還不穿,凍出病活該啊!”然后生拉硬扯地給孩子套上。
孩子其實沒有錯,卻不經意間成了父母的出氣筒。
能不能好好說話呢?
有時帶小小魚去樓下運動,因為自己心情的緣故,就會讓他自己先玩一會,結果他總是爸爸、爸爸地叫。
我竟然會用很不耐煩地語氣跟他說話,他就一個人玩去了。
或者也會受我情緒的影響,在那里委屈地紅著眼睛。
當時感覺自己的狀態不對,趕緊調整,心里也會覺得很內疚,跟孩子說聲對不起。
經常告誡自己對孩子要有耐心,可還是會失控。
要知道那些不好的語氣用多了,真的會讓你看起來像一座行走的火山,只會讓孩子遠離你。
雖然孩子常常會包容原諒我們,好像你怎么兇他他都愛你,但這不是你發脾氣臭罵他的底氣。
好好珍惜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因為越愛你的人,越在乎你對他的態度、說話的語氣,而你也是那個最能傷他的人。
你認同作者的觀點嗎?你吼孩子的時候,他是什么反應?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更多內容請關注“觀海·傾訴”頻道。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