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7月23日訊 在深圳有一個感受,無論你走到哪里,都會被商圈“輻射”,東門商圈、福田CBD商圈、華強北商圈、華僑城商圈、南山后海商圈……這些商圈聚集了星河COCO Park、卓悅INTOWN、皇庭廣場、平安金融中心、萬象天地、歡樂海岸、茂業百貨等大型商業綜合體。7月19日,商務部公布了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名單,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五個城市上榜。深圳雖未上榜,但致力于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深圳也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
5城上榜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何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19年初,商務部提出,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試點,各城市迅速響應。當年10月,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具有很強的消費引領和帶動作用。

《指導意見》指出,利用5年左右時間,指導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較高、地方意愿強的城市開展培育建設,基本形成若干立足國內、輻射周邊、面向世界的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的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帶動形成一批專業化、特色化、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可以讓消費者更好地“買買買”。據了解,“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啟動以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成都、天津、武漢、廈門、青島、大連、哈爾濱等大城市,都曾提出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
商業老街升級更具國際范兒
“不去東門老街,就不算來過深圳。”在深圳,常年流傳著這句話。“東門”,是深圳商業發源地和深圳商業文化獨特代表,起源于“東門墟”,已有300多年歷史,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商業業態齊全,特色小吃美食云集,這里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蓮花村地鐵站坐3號線,僅四站路便到達老街。走出位于羅湖區的老街地鐵站,走在東門步行街上,沿街店鋪的叫賣聲、美食城燒烤檔發出的滋啦響聲和人來人往的歡聲笑語,勾畫出一幅深圳最具煙火氣息的市井畫卷,置身其中,不由自主便想消費。東門步行街地處深南大道、布吉河十字中軸的中心,總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來這里的最直觀感受就是“齊全”,豐富多彩的商貿業態帶來了多樣化的消費群體,不僅有慕名而來的游客,還有大量的熟客,顧客群體層次很豐富,高、中、低檔都有。數據顯示,東門步行街單日客流量歷史峰值達100萬人次以上。

1998年至1999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對東門商圈進行了一輪整體改造,至今已20多年,東門商圈的發展現狀難以適應“雙區”建設的新形勢。據悉,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深圳已正在啟動“東門”改造2.0版。具體而言,擬采取“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項目運作、文旅結合、整體經營、統一管理”的模式,采取“不停業、不封街、不大拆、不大建,市場化、漸進式、微改造”的方式,通過“內部提升改造+外圍拓展補板”,統籌步行街與周邊資源,打造“一帶兩街三園四組團”的格局,以一帶、兩街拓展空間、打開界面,以三園、四組團豐富業態、促進融合。其中,“一帶”就是利用東門步行街以西的布吉河,打造沿河休閑帶,發展休閑產業;“兩街”是把過去老城區垂直交叉的兩條路——人民北路和解放路做成兩個軸線,布局嶺南風貌和現代時尚風貌;“三園”是片區內的3個公園,工人文化宮、人民公園和兒童公園;“四組團”即商業、教育、文化、娛樂組團。
未來,東門步行街將打造成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商業打卡地以及具有世界能級、國際化屬性的跨境旅游消費合作區。主動迎合、適時而為,豐富業態、促進融合,這也為一些城市的老商圈改造提供了借鑒。
大體量就業人口支撐深圳消費
有人會問,深圳為什么能集聚如此眾多的商業?又是什么支撐深圳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0年,深圳GDP達2.77萬億元,居亞洲城市前五;截至2021年6月,深圳就業人口規模達1241.5萬人。如此體量龐大的常住人口,尤其是就業人口,是深圳擴大消費的有力支撐。

2020年,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8600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5名,名次比2019年提升兩位。通過加快建設商業載體、發展多元高端消費場景,深圳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然實現逆勢增長。不過從人均消費來看,2020年深圳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93萬元,與第一名南京的7.73萬元有較大差距。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恰恰說明,深圳的消費人群有巨大的潛力尚待挖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還有大幅的增長空間。
在消費供給端,深圳市表現同樣搶眼。目前深圳市有6家商業連鎖企業入圍了全國連鎖100強;有10家購物中心入圍全國50強,知名品牌開設的首店和旗艦店將近100家。今年上半年,從入駐深圳市的亮眼品牌來看,深圳的市場前景對優質品牌的強吸附能力顯而易見。
三年行動方案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深圳致力于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也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7月21日,觀海新聞記者從最新一期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報獲悉,深圳制定了《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創造消費新需求的行動方案(2021—2023年)》,將啟動實施“十大消費行動”,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努力,實現消費環境、消費品質顯著提升,品牌集聚、時尚引領享譽全球,新型消費、升級消費蓬勃發展,高質量商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持續增強,商業創新力、競爭力、影響力躍上新水平,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邁上新臺階。

細看《行動方案》,亮點十足:
支持醫療美容機構集團化發展,打造全國領先、全球知名的“醫美之都”;
推進水貝珠寶聚集區、大芬油畫村、三聯水晶玉石村、龍華大浪時尚小鎮、華強北科技時尚街區等特色文化消費集聚區建設;
高標準建設獨具濱海特色的后海超級商業區,打造集高端消費目的地和標志性城市景觀于一體的世界級地標性商圈;
以深圳會展中心、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為依托,打造國際會展之都;加快發展以無人門店、智能貨柜等為代表的“無人零售”新業態,積極探索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區開展無人配送試點;
探索建立大灣區國際免稅城,推動設立市內免稅店;
建設“全球名品”櫥窗,支持國內外知名品牌設立全球性、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品牌首店、旗艦店、體驗店,引進一批“品牌總部”;
做強“首發經濟”,吸引國際高端知名品牌、設計師品牌、高級定制品牌等在中國的首發式在深圳舉行或同步上市全球新品;
實施創新型產品政府首購制度,鼓勵全市各級預算單位采購支持首臺(套)產品。(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超 文/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