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院墻搭違法房、占用公共空間建“私家院落”、小廣告亂貼亂畫摞了三四層、亂停車輛堵住回家路——
亂搭亂貼亂停車:社區樓院挺“鬧心”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城市雖大,也由千萬個社區組成。當下,全市上下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社區樓院環境治理得好不好,關乎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關乎城市的文明程度,也關乎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目標能否順利達成。
近日,記者隨機走訪部分區市的社區樓院發現,一些困擾市民生活的“老問題”雖經多次整治,卻依然如故。如違法房私搭亂建、小廣告亂貼亂畫、車輛亂停亂放、公共空間隨意圈占等問題,在部分社區仍然比較嚴重,既破壞了城市形象,又影響了市民的生活。“違法房、小廣告、占綠地、亂停車這些問題屢改屢犯,已經是社區樓院久治未絕的‘頑疾’。”有市民致電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希望相關部門能針對社區樓院的“老問題”研究“組合拳”,建立長效機制,確保整治過的問題不回潮。
探訪1
樓道小廣告摞起三四層
“老問題”反復治反復回潮
田家花園小區是建成20多年的開放式小區,緊鄰的大潤發超市給周圍居民帶來了極大便利。然而,小區長期存在的亂貼亂畫小廣告、亂停車等問題,成為居民們揮之不去的煩惱。
27日上午,記者來到大潤發超市北側的田家花園小區。該小區有三四十棟居民樓,全部是開放式社區,金田路、高田路、新田路、和田路等市政道路在小區內貫穿。“小區建設時沒有規劃停車場,近年來,亂停車現象越來越嚴重。”市民謝先生告訴記者,特別是東西貫穿整個小區的金田路,原本不寬的道路兩側停滿了機動車,僅留下中間狹窄的通道,消防車根本無法通過。
記者在金田路探訪時看到,這條原本是雙向兩車道的市政道路經過微循環調流,改為東西單向車道。道路南側施劃的停車位里停滿了機動車,而道路北側沒有施劃停車位的路邊也停滿了車輛,僅剩下中間兩米多寬的路面能供小型車輛通過。路邊隨意停放的車輛甚至直接停在了居民樓院的通道口上,堵住了居民進出的道路。與其相鄰的和田路同樣存在私家車亂停的問題,機動車道、人行道上隨處可見隨意停放的車輛,過往市民只能在機動車道上通行。記者留意到,雖然小區周邊停車位緊缺,但一些停車位卻被人用小凳等雜物占為己有,造成了停車資源閑置浪費。“幾乎每天都有交警來貼罰單,可亂停車的現象卻沒見減少。”謝先生說,“要治理好亂停車,還真需要交警部門想想治根的方法。”
與長年治理無果的亂停車一樣,反復回潮的小廣告同樣困擾著田家花園小區的居民。該小區很多居民樓里,單元樓道墻面上的小廣告層出不窮。記者在新田路南側的15號居民樓看到,樓梯、扶手、墻面、門窗……甚至居民家的門把手上也被貼上了小廣告。記者留意到,樓梯和墻面上的小廣告都有被多次粉刷遮蓋的痕跡,但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涂料下面“投下水”“開鎖”等字跡。

田家花園小區里一些樓道小廣告貼了好幾層。
“這些局部粉刷的痕跡都是近五六年小廣告治理的結果,每次衛生檢查前或居民投訴后,相關部門就會在小廣告上刷些涂料,沒過兩天,還沒覆蓋嚴實的小廣告上又會出現新的小廣告。”謝先生用手指輕輕摳了摳墻面層層翹起的涂料,露出了下面三四層不同內容的小廣告。
探訪2
搭違建 圈綠地
多次投訴卻無果
“本來是小區的一堵圍墻,先是被人在墻外違法建設了小房子,后來墻內的公共綠化區域又被圈占。”近日,市民張先生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即墨區北安街道吉上太和城小區存在違法建筑和圈占綠地問題,給居民帶來了困擾。
據張先生介紹,吉上太和城小區的南側為一排門頭房,其中,最西端的門頭房緊鄰小區圍墻。去年,一位門頭房的業主開始在圍墻外違法建設房屋,并在圍墻上開了一道門,方便進出小區。沒過多久,這個業主又購入了冬青等綠植,將圍墻內的公共綠化區域圈占,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工作。如今,原本的公共綠化區域已被種上了蔬菜,墻上還安裝了監控攝像頭,儼然成了“私家院落”。

即墨區吉上太和城小區的圍墻建成了違法建筑。
日前,記者來到吉上太和城小區實地探訪。在小區門頭房的最西端,記者看到了張先生反映的違法建筑。房屋長度約為6米,安裝有防盜門、窗戶,房頂覆蓋著透明瓦。房屋背面的墻上有一道不銹鋼后門,正對著被圈占的公共綠化區域。一眼望去,大片的瓜蔓匍匐在地上。墻壁上搭建了爬蔓架,爬蔓架的一頭固定在監控攝像頭的電線上,已經爬上了莖蔓。相比于其他郁郁蔥蔥、芳草萋萋的公共綠化區域,被圈占的綠地內綠植稀疏、土地裸露。
小區內違法建設、圈占綠地的行為令居民頭痛不已。“原本這個綠化區域是孩子們的游樂場,現在孩子們一進去就會被人吼出來。”“綠化區域的周邊有公共車位,如果有車擋了違法建筑的路,會被半夜打電話叫去挪車。”居民紛紛大吐苦水。
“我們不得不向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求助。”張先生說,兩周前,他向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反映了這一問題,北安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回復他說“過去看一下”。之后,他得知城管部門要求小區物業進行整改。
居民們有了盼頭,期待著小區能恢復原狀,但“整改”卻遲遲未到。“物業表示會處理,拆掉違建,將圈占的公共綠地恢復原狀,封閉圍墻上的門,但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行動。”一位居民告訴記者。
采訪中,多位居民表示,小區內的違法建設、圈占綠地情況需要執法部門嚴格執法。居民希望職能部門拆除小區里的違法建設,對圈占綠地的業主進行處罰,還居民一個優美的環境。
探訪3
亂停車堵塞消防通道
問題四年沒有解決
“濱河東路是出入我們小區的唯一通道,如今兩側卻停滿了車輛,不僅影響小區業主出行,而且阻塞救援通道。”近日,家住平度市紅旗路北歐陽光小區西區的魏先生向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他們小區的“生命通道”又被違停的私家車堵上了。
近日,記者前往紅旗路北歐陽光小區西區實地探訪。北歐陽光小區分為三個區域,區域之間用柵欄隔開,彼此獨立。魏先生所在的西區只有一個出入口,正對濱河東路,因此濱河東路成了進出西區的唯一通道。然而,記者在小區門口看到,濱河東路兩側停滿了私家車,中間只留出一條不到2米的通道。

平度市紅旗路北歐陽光小區西區門口的道路兩側停滿了車輛。
“我住在30層,而且家里有兩位老人,就怕萬一老人身體不適,救護車進不來,延誤救護時間。”采訪中,一位小區居民表達了他的擔憂。
“一輛普通消防車的寬度約為2.5米,正常車速通過至少需要4米。但按照濱河東路目前的狀況,私家車通過都有困難,更別說消防車、救護車了。”魏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所在的西區每棟樓有兩個單元,每個單元34層,有近700戶居民,而且小區內老人和孩子比較多,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救援車輛又不能及時趕到,后果不堪設想。
魏先生介紹,他們小區交付后不久就開始出現這個問題,業主們曾向小區物業反映。物業后來在小區門口豎立了兩個禁止停車的提示牌,并在大門兩側設置了警示柱,目前大門兩側并無車輛在此停放,但濱河東路依舊不暢。由于濱河東路是市政道路,物業無權管轄,魏先生和鄰居們便開始向相關部門求助。“交警部門也多次到現場清理違停車輛,但效果有限,工作人員一離開,違停的車輛很快再次出現。四年過去了,濱河東路上違法停放的車輛只多不少。”記者注意到,盡管小區附近就有一處收費停車場,且停車位充足,但還是不斷有車主將車輛停放在濱河東路上。
“對付這些違停車輛,不能僅靠交警的現場執法,應該多措并舉,建立起長效機制。”魏先生希望相關部門及時完善道路的配套設施,通過設立禁停標志、增設違停抓拍設備等方式,從源頭上保障這條生命通道的暢通。(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邱正)
記者點評
樓院治理,全民共治共享
社區樓院的“細碎小事”,關系著居民的切身利益,關系著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環境整治提升,不僅要讓城市有光鮮亮麗的“面子”,更要給廣大居民整潔舒適的“里子”。
當下,全市上下為之努力的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工作,本身就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解決街門口、屋檐下的“里子”問題,不僅是補足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短板的需要,也是民生關懷的延伸。
在一些樓院里,亂搭亂建、亂貼亂畫、亂停亂放、亂圈亂占等問題由來已久,層出不窮。針對這些問題,相關部門近年來不間斷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一些困擾居民生活的“老問題”卻依然如故。“老問題”之所以像頑疾一樣存在,牽扯諸多原因,相關部門監管不到位、治理措施不得力、部分居民行為欠妥等皆是“病灶”所在,但這些都不能成為久拖不決的理由。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細碎小事”的治理于細微之處見功夫、見態度,分分鐘考驗著主管部門的治理能力。居民也期盼主管部門能想出切實的辦法,徹底解決社區樓院的“頑疾”。
首先,破解“頑疾”需要相關部門樹立“打硬仗”意識,迎難而上,向社會傳遞破解問題的決心。加強監督和巡查,一經發現問題,決不敷衍,做到及時糾偏、改正,對類似圈地建設違法房的行為,執法部門要拿出“雷霆手段”堅決制止,并對當事人予以懲罰。
其次,破解“頑疾”需要用好新技術,以科技力量加強動態監管,為社區管理提質增效。比如,在亂停車易發路段安裝24小時監控攝像,全天候抓拍違法停車,震懾抱有僥幸心理的亂停車主;充分利用互聯信息共享,整合周邊停車泊位,推進共享停車;張貼違法小廣告的電話一經查實,及時通報予以停機,并對當事人列入失信聯合懲戒系統,有限期地限制其手機號申請辦理等。
第三,破解“頑疾”需要持續發力,建立長效機制,完善各項制度,強化考評問責,確保整治問題不回潮:如細化網格管理,責任片掛上責任牌;建立回頭看檔案,定期查漏補缺;規范考評問責制度,讓實干者有為有位,讓虛應者沒有市場,讓失職者受到懲戒。
改善樓院環境也必須傾聽民聲,與民共治。對于居民來說,積極行動起來改善樓院環境,也是分內之事。美好的環境也需要每個人為之奮斗。我們都是大環境的一份子,相關部門管護樓院“動真格”,每位居民加強自律,全民共治共享,“面子”“里子”都美起來,青島就會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宜居。
青島日報2021年7月29日9版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