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5日訊 A、B、C、D、E,給企業劃定風險級別,然后根據級別來決定對企業的抽查比例和頻次,日前,深圳開始試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在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報》中,深圳出臺《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規定(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動信用監管改革。

企業信用風險指標體系由經營與變更情況、登記與許可信息、處罰與負面名單、案件與投訴舉報、評價與表彰記錄等5個維度組成。各維度的具體指標項和權重實行動態管理,由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對信用風險進行全方位評估,并根據應用結果進行校驗、優化和調整。
根據信用風險指標體系5個維度的綜合得分,企業風險等級分為5個級別:
A+級,綜合得分在750分(不含750分)以上,表現為經營狀況穩定,存續合規等風險發生概率低;
A級,綜合得分在671-750分之間,表現為經營狀況穩定,存續合規等風險發生概率較低;
B級,綜合得分在601-670分之間,表現為成立年限較短,無許可經營項目,近期無行政處罰、行政獎勵及相關領域認證評價記錄等;
C級,綜合得分在555-600分之間,表現為成立年限較短,曾被列入或當前處于經營異常狀態,面臨一定的存續、合規風險;
D級,綜合得分在555分(不含555分)以下,表現為曾被列入或當前處于經營異常狀態,面臨嚴重的存續、合規風險。
企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接判定為E級企業:登記狀態為“吊銷”的;依法責令停產停業、吊銷營業執照或許可證、被除名、被責令關閉的。
《管理規定》還明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的信用風險等級直接向高風險方向調整兩個等級,但調整后的風險等級最高為D級。包括:發生過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兩年內發生過動產抵押且因拖欠金融機構貸款被依法制裁的;被依法依規列入嚴重質量失信企業名單的;被依法依規列入電子商務失信問題專項治理黑名單的;被依法依規列入預付款消費逃逸名單的;拒不執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連續兩年無納稅、住房公積金繳存、社保繳納記錄的;兩年內發生知識產權領域嚴重失信行為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的信用風險等級直接向高風險方向調整一個等級,但調整后的風險等級最高為D級。包括:發生過安全生產事故,或有不良安全生產記錄的;有特種設備抽檢、產品質量抽檢、食品安全抽檢、農產品監測、產品計量不合格記錄的;有消防檢查不合格記錄的;有人力資源行政部門欠薪處罰(處理)記錄的;被依法依規列入專項資金違規失信名單的;被依法依規列入海關失信企業名單的;被依法依規列入失信藥品零售企業名單的;兩年內控股股東、負責人和經營范圍均發生變更的等。

風險級別決定“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比例、頻次。對于信用風險等級為A+、A級的企業,可逐級降低“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比例和頻次,被抽中的,可以采取書面檢查、網絡監測等非現場檢查措施。對于信用風險等級為B級的企業,按照常規的“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比例和頻次開展有關工作,可以定期開展大數據監測。對于信用風險等級為C、D級的企業,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文件逐級提高“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比例和頻次,被隨機抽中的,依法實施現場檢查。對于信用風險等級為E級的企業屬于非正常經營類別企業,不納入“雙隨機、一公開”抽查范圍,并依法對相關主體實施登記限制或禁入措施。
據悉,企業信用風險等級數據依托市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向各政府部門提供數據共享,在全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日常監管、許可審批、行政服務等業務中應用,并實現應用情況的數據反饋。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強研究和分析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狀況與企業違法違規風險之間的正相關原理,并根據應用反饋情況,不斷完善風險指標體系,逐步提升信用風險分類和風險預判的精準度。(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超 文/圖)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