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8日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科技創新行動方案》提出,支持深圳對標全球創新型城市前列,以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要載體,加快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載體,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形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為新時代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樹立標桿。
科技創新是深圳的亮麗名片,科技企業為深圳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而高質量的創新園區可以培育、孵化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健康發展。日前,青島市第六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部分體悟實訓干部實地考察深圳寶安區城市發展規劃和科技創新園發展情況,并與寶安區人大、科創局、科技創新園相關負責人及企業家代表座談,交流探討合作事宜。

吸納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群
在華豐國際機器人產業園,一家進駐企業的工程師們正在安裝調試機器人設備,通過電腦讀取相關數據,確保出廠機器人完全符合客戶要求。產業園現已進駐企業300余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35家。目前已吸引了大批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入駐,如有斯坦德機器人、瑞圖生物、西林電氣、恒控科技等數十家人工智能企業,為充分發揮產業園的集群優勢,園區還與中以機器人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深圳研究院、新松機器人等機構達成了深度合作。涵蓋智能制造、機器人研發、生物工程、互聯網銷售、芯片及通信設備研發等行業。

“參觀了華豐國際機器人產業園之后,感受到了產業集群的力量。”體悟實訓干部朱繼磊表示,大批機器人上下游相關企業入駐,很大程度上貫通了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價值鏈,在縮短研發、生產周期的同時,也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發展過程中,園區與中以機器人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深圳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此看來,高校、科研機構,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出服務社會的價值。
打造品牌唱響科技“桃花源”記
“近年來,寶安區科技創新局不斷強化科技桃花源品牌,推進科技創新載體建設,為寶安科技產業升級發展提供了空間保障。今天參觀的華豐國際機器人產業園便是寶安區科技桃花源之一。”寶安區科創局副局長張岱介紹,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科技桃花源88個、眾創空間27個,提供創新研發空間800多萬平方米,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4個(為全市第一)、國家級眾創空間12個,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7個、眾創空間14個。

據了解,科技桃花源是指以培育、孵化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為宗旨,具備一定物理空間、管理機構、配套設施和科技服務能力,以孵化器、加速器、高科技產業園為主要形式的創新園區。
今年3月,寶安區科創局制定出臺《關于促進科技桃花源升級發展的實施辦法》,從園區空間品質、運營管理團隊、入駐企業質量、公益孵化支持、黨群政務服務、科技創新活動等6個維度,全面提高科技桃花源培育認定門檻,實行精準培育、分類管理,打造集“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產業園”為一體的科技桃花源創新載體體系。“為滿足科技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需要,針對寶安區產業空間多為老舊廠房、研發空間不足的客觀實際,以‘研發+制造’為方向,通過增設公共配套設施、明確產業招商方向、提升服務軟實力、導入創新服務資源等手段,引導老舊工業區向科技園區轉型發展。”張岱介紹,同時,落實創新扶持政策,提升園區運營軟實力,推進園區專業化發展。

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最新印發的《關于促進科技桃花源升級發展的實施辦法》中,公益孵化空間將作為科技桃花源培育認定的貢獻指標,以鼓勵園區業主按照“拎包入住”的標準,打造優質創新項目入駐寶安的“便利站”。不僅讓企業進駐園區,還要讓企業享受到豐富的科創服務,“開發微信小程序‘桃空間’,快速引導優質企業尋找場地、對接活動、匹配政策;成立深圳市寶安區科技創新園區發展促進會,通過打造共享、互通、協同平臺,實現園區優勢互補、資源下沉,推動區內優質企業發展壯大。”張岱說,同時,建立科技服務機構庫,提升園區活動品質,引進了40家科技服務企業入庫,包含園區提升、科技金融、知識產權、財稅、法律、企業管理等多種類型的科技服務企業。

“寶安區是深圳的經濟大區、工業大區和出口大區,產業基礎較為雄厚,外向型特征明顯,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電子信息產業為龍頭、裝備制造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寶安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趙俊平介紹了寶安區經濟發展有關情況。(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梁超 文/圖)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