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8月16日訊 8月12日9時12分,青島空管站膠東國際機場塔臺內。年輕管制員劉暢,坐在管制席位上,頭戴耳麥,盡量壓制心中的激動,靜靜等待第一個航班的到來。
“青島塔臺,山東4651,滑行至16號跑道等待點報告”。

“山東4651,祝賀膠東機場正式投產運行!”“十年規劃、五年建設、一朝投運,很榮幸,我們一起參與、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
“讓我們并肩攜手,飛向更美好的未來”。
“山東4651,可以起飛”。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在萬眾矚目中,9時11分,山東4651航班從東跑道騰空而起,飛往目的地北京。隨后,東航9980,青島航9865,陸續起飛,飛往各自的目的地。9時25分,東航5671航班在膠東機場落地。
在2.8公里外青島空管站管制大廳內,從當日零時起,就開始提供區域、進近對空管制指揮,以及飛行情報、氣象等服務。
伴隨著機場的正式投運,空管工程也全部投產運行。轉場膠東機場后,青島地區空域優化調整方案正式實施,既滿足了膠東機場雙跑道的啟用需求和持續發展需要,也著眼于半島地區航空業發展的全局,在全部進離場方向均實現了分離運行,有效減少進離場航班間的飛行矛盾。共新開辟航線11條,調整班期航線680條。轉場后,進出青島地區的航班上升下降將更加安全、順暢。
高92.2米,空管新塔臺顏值高
空管是民航的指揮中樞,是機場啟用的前提和基礎條件。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是山東省首座4F機場、區域性樞紐機場,也是面向日韓的門戶。一期建設兩條遠距離平行跑道,可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3500萬人次、年起降30萬架次的需求。按照規劃,同步實施了青島新機場空管工程建設。工程總投資10億元,總占地266畝。包括新機場塔臺,對膠東機場起降的航班進行管制指揮;新塔臺位于膠東機場幾何中心位置,呈螺旋上升的海螺造型,與航站樓海星狀交相輝映,展示了青島海洋文化的地域特色,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新塔臺高92.2米,高17層,與流亭機場的52米比,高了不少,既寬敞明亮又挺拔秀氣,視野開闊,滿足雙跑道運行需求。在塔臺東南方2.8公里處,一座現代化的空管業務區呈現在大家面前。總建筑面積2.1萬平方公里,六棟樓通過連廊連結,既實現功能分區、又使用方便。其中的5號樓二樓是管制大廳,面積1800平方米,比流亭大了六倍。采用功能歸島的模式,實行了區域管制、進近管制、流量管理和飛行情報的相對集中又分散值班,并設置了氣象服務席位和應急指揮中心。
同時,在周邊,同步建設了氣象觀測場、場面監視雷達、移動二次雷達、氣象雷達、三個導航臺和自動觀測等配套設施設備。
新技術新理念指向安全和效率
除了外在的大氣,更讓建設者們自豪的,是眾多新技術、新理念的應用。如新建設的場面監視雷達,實現對地面運行的車輛、航空器的監控,幫助管制員全面了解和掌握機場各類目標的分布和活動情況,與數據融匯系統深度融合,及時發現各類沖突告警,提高了機場場面的運行安全。新管制大廳還增加了自主研發的安全防護輔助系統,能夠自動判別管制員發出的指令,一旦指令之間存在潛在沖突,系統將進行警報,防范管制員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

管制大廳配備100多套自動化設備、96套的內話設備、100多信道的甚高頻設備,實現了85%的國產化率,核心設備全部實現了國產化,不但滿足眼前的運行需求,也為以后的設備升級、合作開發和系統擴容提供了方便。在一樓的中心機房,依據最先進的設計理念,采用華為智慧機房設計方案,對設備進行分類歸島、智能化機房控制,有效降低能耗。這種機房設計方案,已推廣至華東地區各單位。在中心機房,可以對所有設備運行狀況,包括各外臺站進行集中監控。
借鑒了國內外先進的建設經驗,從管制大廳整體采光到功能分區,從弧形電腦屏、到人體功能桌椅,從滿足席位內的使用到方便各席位間的配合,完全改變了管制環境黑乎乎、亂糟糟的感覺。
延伸閱讀:
五年艱辛,只為兌現承諾
這次新機場的順利投產運行,實現了青島空管保證一次轉場成功、不因自己原因造成新機場投產延誤的承諾。
五年來,這個承諾鼓舞著每一名參與者,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為了這個承諾,在實際開工建設比跑道和航站樓晚兩年的情況下,建設者們奮起直追,讓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
每天一次工程進度例會,不分周末和節假日,有針對性地協調施工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確保進度計劃管理按日計算,提出的每個問題當天落實,實現工程總體進度環環相扣。
每周的協調會、任務單,保證各專業能夠協同推進。
充分發揮空管的專業優勢,建言獻策,發揮各方的積極性,為推進機場建設做出貢獻,贏得支持和信任。
塔臺工程于2017年9月開工,業務區工程于2017年11月開工。2018年8月,新機場氣象觀測場工程先行完成設備竣工驗收,9月成為膠東機場第一個投產的生產運行保障單元。
2020年9月18日,青島新機場空管工程工藝設備安裝工程順利通過華東空管局組織的竣工驗收。
2020年12月2日至25日,青島空管站完成飛行校驗保障任務;共計飛行23天,41場次,約120小時。 12月9日,完成膠東機場首降保障。
2021年3月4日,青島新機場空管工程順利通過民航華東管理局組織的行業驗收與許可審查,標志著青島膠東新機場空管工程具備投產運行條件。
隨后,各專業開展了各種綜合和專業的應急演練、人員培訓和安全評估。
為應對一夜轉場帶來的風險,8月2日至11日,青島空管啟動“前影子”過渡運行模式,提前進行壓力測試,檢驗管制人員對新設施設備熟練情況,同時檢驗各項保障能力。
8月12日凌晨,保障了10架飛機從流亭機場調機膠東機場。
所有的重點工作,都是確保一次完成,一次成功,贏得了上級和合作單位的贊賞。
“五加二”“白加黑”,流亭剛下夜班接著奔赴膠東,甚至幾個晚上不睡……
而這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同時實現空管正常運行保障的基礎上完成的!
通過這次轉場搬遷的成功,鍛煉了隊伍、經受了考驗,青島空管的保障能力躍上新的臺階。十年規劃、五年建設、一朝投產運行,為了這一天,所有的付出、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是值得的!
在新的征程上,青島空管站將繼續以打造全國一流空管為目標,大幅提升青島的航空通達度,為將膠東國際機場建設成為東北亞國際樞紐機場提供助力,為山東省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為建設民航強國提供動力。(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劉加華 段皎)
責任編輯:孫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