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天前,作家莫言在自己的微信號上發了一篇日記,分享了自己回老家體驗開收割機的快樂。他開收割機的地點在膠州,在他朋友承包的4000多畝土地上。
這片土地上種的玉米高達3米,專門用來做青貯飼料。“大概有八成熟的時候,就把它收割下來,隨即粉碎成很小的片段,然后打成包,運往世界各地,用來喂養奶牛或者羊。”莫言在收割機上擺弄著方向盤,顯得非常高興。他在日記中感嘆,“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莫言在膠州看到的景象,是青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注腳。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業產業現代化等,從中都可以得到體現。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元年。面對“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科學把握“三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乎城市的發展潛力和后勁。
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在“全面”,難點也在“全面”。
近年來,青島在鄉村振興方面一直走在前列,2020年全省鄉村振興專項考核取得全省第二名,連續兩年位居第一等次。但需要看到,在鄉村產業項目質量不高、鄉村振興進展不平衡、農村人居環境水平不高等,青島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強短板,補差距,鄉村振興才能真正“全面”推進。今年以來,青島錨定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的目標,轉作風、創一流、當排頭,深入實施“項目落實年”,五個專班條塊聯動、協同作戰,堅持工程化、項目化、清單化推進,85項鄉村振興重點任務進展順利。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青島開了一個好頭。
1、抓好鞏固、拓展、銜接
穩住脫貧攻堅成果

雖已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但青島貧困人口面廣量散,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現返貧;老弱病殘多,自我發展能力弱,穩定脫貧有一定難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才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筑牢基礎。
2月26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后的第二天,青島即召開市委農村工作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總結全市農業農村和脫貧攻堅工作,分析當前“三農”發展形勢,研究部署今年及“十四五”時期“三農”工作。
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豪志強調,要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現有幫扶政策整體穩定,繼續落實好各項針對性幫扶措施,突出做好庫區、林區、糧區等重點區域幫扶工作,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今年以來,青島狠抓鞏固、拓展、銜接三個關鍵,聚焦東西部協作硬任務,謀篇布局,強力推動,脫貧攻堅圓滿收官,銜接鄉村振興開局良好,東西部協作有序推進。
——抓鞏固,堅決穩住脫貧成果。青島建立“三個一”動態監測體系,認定動態監測幫扶戶64戶、131人,全部落實幫扶措施。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有保障,4888人實現務工就業。實施扶貧特惠保險和防止返貧致貧綜合保險兜底“雙保險”,以市場化手段化解返貧和致貧風險。
——抓拓展,大力提升脫貧質效。各級安排銜接鄉村振興資金4.26億元,資金投入總體保持穩定。推進“四權”改革,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落實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50個。
——抓銜接,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將市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的職能并入市委農業農村委員會,推動脫貧攻堅領導體制、工作體系逐步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過渡。全市確定2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各級各部門集中政策幫,經濟強區和市屬強企結對幫。
當前,青島正持續完善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嚴重困難戶,即時發現,即時幫扶。推動政策銜接、工作銜接、機構銜接,6月,各區市鄉村振興局全部完成掛牌;7月,市鄉村振興局正式成立,確保脫貧成果穩得住,銜接工作有人抓。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門各司其職,推動相關領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完善政策、工作、制度體系
保障鄉村振興推進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其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需要在各個層面做好準備,多方力量協調配合。
早在去年10月,《青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大突破、十大行動”方案(2020-2022年)》就已出臺實施,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次政策創新。
該《方案》提出,今后三年全市將重點實現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拓展“萊西經驗”、農業農村“雙招雙引”和深化農村改革“五大突破”。圍繞“五大突破”,《方案》部署了機關黨組織幫帶行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攻堅行動等十大行動,統籌推動工青婦、教育、國有企業等群團組織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青島推出了多項更有力的舉措,為鄉村振興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
4月,青島市鄉村振興攻勢指揮部印發《鄉村振興攻勢作戰方案(3.0版)》,提出著力打好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攻堅戰、鄉村生態宜居攻堅戰、農村改革創新攻堅戰等六大攻堅戰,確定了8個方面的85項重點任務清單。“引進過億元鄉村振興項目10個以上” “建設1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15條十億級特色農業產業鏈”等,成為青島推進鄉村振興的“作戰圖”。
同樣是在4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確定未來五年“三農”工作思路,全面部署鄉村振興工作。
這份青島鄉村振興指南提出了6個方面的28項具體任務,其中多項為首次提出。例如,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推動農業由“設施化”向“數字化”轉變;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統籌區(市)、鎮(街道)、村(社區)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構建“縣城+鄉鎮”同步發展格局。

一周之前的8月19日,市委農業農村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聽取了關于調整市委農業農村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匯報,建議市委農業農村委員會實行雙主任制,由市委書記和市長擔任委員會主任,加強頂格推進;會議研究審議了《2021年度區市和市直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辦法》,強化對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考核。
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制度體系,青島正匯聚起鄉村振興更強大的力量。
3、以產業振興推進農業現代化
讓鄉村城鎮一樣好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時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是以產業振興推進農業現代化。今年以來,青島狠抓項目落地,全力推動簽約項目快落地、開工項目早達產,以項目建設推動鄉村振興落地開花。
最近,平度市舊店鎮綠色的田野中,多出了一片“白紗帳”。這片超過400畝的土地,是舊店鎮現代農業產業園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高標準矮砧蘋果示范園項目的一期,投產運營后已成為山東省最大的籠式矮砧蘋果示范園區。
該示范園總規劃占地5000畝,計劃總投資1.5億元,其中園區一期占地460畝,已栽植新品種蘋果樹苗近37000棵。園區采用高標準網室防護技術,結合采用以色列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搭配全園機械化作業,實現由粗放經營向精細化管理的轉變。相比傳統的蘋果樹,矮砧蘋果株間距緊密、行間距寬闊,便于機械化作業。按照預計,盛果期畝產達到8000斤左右,產值比普通模式增收4000余元,豐產后預計年可實現總產值1600余萬元。
總投資6.2億元的智慧化工廠暨香菇菌棒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40億元的新希望六和200萬頭生豬一體化項目,總投資18億元的中國建材凱盛浩豐智慧農業田園綜合體項目……過億元的鄉村振興產業項目,正在青島多處開工建設。上半年,共引進過億元鄉村振興項目20余個,現代高效農業項目投資增長近四成。目前,萊西宜品乳業、膠州益海嘉里等過10億元大項目順利推進,青島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加快。

農村現代化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還包括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相比收入,城關差距最突出的其實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唯有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這塊短板,完善基層公共衛生設施,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全面的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青島狠抓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目前,52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開工建設,26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已完成,10個市級美麗村居試點建設已啟動。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新開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649個,竣工153個,實現投資6.44億元;創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171個,新改建農村公路182公里。
不僅城鎮要好,鄉村也要好。青島正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讓鄉村城鎮一樣好。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青島正向著目標奮進。
作者 | 王凱
責任編輯:孫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