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行走在水集街道產芝村,村容整潔,一幢幢黑瓦白墻的古院落整齊有序,彌散著濃濃的“鄉韻”,十分引人入勝;而這里只是我市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建設美麗鄉村的一角。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之年,時下,在萊西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廣袤鄉村正在隨著人居環境整治實現華麗蝶變。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抓統籌調度、抓問題整改、抓群眾主體、抓長效機制”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累計投入資金7.54億元,出動人力1萬人次,清理各類垃圾5萬余噸,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發放垃圾分類桶9000余個,秸稈利用率達94%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1.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5.17%……全市農村人居環境大大改善。
細化分工高效推進
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實行市委書記、市長“雙組長”制,堅持頂格交辦、頂格推進、頂格調度,建立“市主責、鎮主事、村主體、農民主角”的責任落實機制和“統籌協調、分工負責”的協調聯動機制,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深入推進。制定出臺了《加快推進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萊西市農村無害化衛生改廁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細化責任分工,為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有序推進提供了工作規范和政策依據。建立本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保障機制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資金管理機制,三年來預算內財政資金投入總額7.54億元。落實獎懲措施,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對各鎮街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堅持督查與媒體曝光相結合,并對曝光問題進行“回頭看”,整改不到位、情況嚴重的約談鎮街黨工委書記。市財政安排800萬元獎補資金,對全年排名前70%的村莊予以獎勵,激勵鎮村主動擔當作為。
突出重點難點為村莊“美顏”
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12處鎮街建成生活垃圾中轉站15處,配備壓縮式垃圾清運車128余輛、密閉式垃圾桶18000余個,村莊保潔員3600余名,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實現了“村集—鎮運—市處理”的規范化管理模式。積極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發放垃圾分類桶9000余個,安裝垃圾分類宣傳欄1148個,繪制分類墻體畫和宣傳標語5000余處,目前,全市861個自然村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堅持因村施策,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年內55%的行政村將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秸稈利用新路徑,利用率達94%以上,走在全國前列;推進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和地膜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地膜污染防治示范區1.4萬畝、廢棄農膜回收點4處,農膜回收率達到81.2%;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5.17%,居于青島市前列。
長效管護村容村貌
聚焦城鄉、村村節點和房前屋后等“死角”難點,進行常態化、地毯式、全覆蓋排查摸底、深度清理,出動各方力量1萬人次,機械車輛800余臺次,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等問題2106處,清理各類垃圾5萬余噸。開展“村村過關”行動,根據省清潔村莊標準,聘請第三方對我市清潔村莊達標村及普通村莊采取邊整治、邊驗收的方式進行逐村驗收,目前,已驗收村莊327個。按照試點先行、典型引路、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的原則,高標準打造美麗庭院,共創建美麗庭院示范戶16668戶。
環境變美了,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一套長效管護機制。積極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將房前屋后的衛生保潔和管理保護等落實到戶,861個自然村將環境整治要求納入“村規民約”,因地制宜探索創新工作機制、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鼓勵鎮村采取評星、打分、掛牌等方式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直接與居民福利、獎勵掛鉤,引導村民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
責任編輯 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