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案/程雪涵 設計/徐稚媚
今日
我們在徐徐秋風中
迎來了秋天的第三個節氣:白露

站在小魚山上遠眺信號山,傍晚的樓群和植被都被撒上了暖暖的夕陽光。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雨欣 攝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屬于白露的詩意之美、自然之美
已經在這句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句中
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雨霧籠罩著嶗山山巔。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雨欣 攝
除此之外
許多文人墨客也在此時節留下了自己的作品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玉階怨》唐 李白

水中睡蓮。觀海新聞特約攝影師 劉祖青 攝
清風吹枕席,白露濕衣裳。
好是相親夜,漏遲天氣涼。
——《涼夜有懷》唐 白居易

蜘蛛網上的露珠晶瑩剔透。 新華社發 周海軍 攝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
——《雜詩》晉 左思

資料圖
清蟬暫休響,豐露還移色。
金飆爽晨華,玉壺增夜刻。
——《白露》唐 鮑溶

秋日花海迎客來。 新華社發 史有東 攝
白露鳴蛩急,
晴天度雁疏。
——《登盧氏臺》唐 溫庭筠

仰口漁港碼頭。觀海特約攝影師 劉明元 攝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白露》唐 杜甫

白露期間,暑天的悶熱基本結束
尤其在北方
天高云淡,氣爽風涼
一年中最舒爽的時節就要到來了!

空氣中的水汽在夜里受冷凝結為露,為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點綴上晶瑩剔透的裝飾。新華社發 鄧龍華 攝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
街旁的樹葉將逐漸變黃
行人也要和短袖告別

資料圖
白露有三候
一候鴻雁來
白露時節
鴻雁開始列隊
準備集體南遷

鴻雁在飛翔。新華社發
二候玄鳥歸
燕子如期而至
如約而來
秋風蕭瑟
白露滿山葉飛墜

空中俯瞰青山連綿。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三候群鳥養羞
“羞”同“饈”,是美食的意思
鳥兒開始準備過冬
藏起食物以備冬月之養

正在成熟的玉米成為秋天田野上最壯美的風景。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邢志峰 攝
白露過后,丹桂飄香
金風四起,草木凝煙

各地農業生產進入秋管和秋收的繁忙季節
田間地頭一片忙碌的景象

葛農加強菜葛的秋季田間管理,為增產保收打好基礎。 新華社發 吳勇兵 攝
白露是一個轉折
伴隨這個詩意節氣的腳步
天氣將逐漸轉涼
民間有“白露暑氣滅,一夜涼一夜”的諺語

白露將至秋管忙。新華社發 黃曉海 攝

農民在田間收獲高粱。新華社發 張強 攝
由于天冷,蚊子也不再活躍
所以還有“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的說法

夕陽下,漁船停泊在金色的海面上。觀海特約攝影師 俞方平 攝
白露節氣要注意什么?
“白露身不露”
晝夜溫差大
氣溫下降速度很快
要注意適時增添衣服
以防受涼感冒

登上小魚山,俯瞰初秋的青島。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雨欣 攝
秋風在降溫的同時
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干了
可以定時多喝白開水、淡茶水等補充水分

花瓣上凝結的露珠。新華社發 王罡 攝
增加睡眠,早睡早起
利于保持充沛的活力
多吃時令蔬菜水果
白露時節秋高氣爽
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有助于增強抵抗力

資料圖
白露時節,祖國各地都有不同的飲食習俗
白露前后,江南地區常低溫多雨
因此有飲用“白露米酒”的習俗
在福建福州
有個傳統叫“白露必吃龍眼”

當地人認為
白露時節,龍眼完全成熟,甜度最高,口感最好
除此之外,還有打核桃、喝白露茶、吃番薯……

村民在收獲核桃。新華社發 王曉 攝
在這個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里
颯颯秋風,不期而至

資料圖
觀海新聞提醒您:夜自此日涼,勿忘添衣裳
責任編輯:程雪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