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樣的論壇能夠吸引這么多大腕兒齊聚青島?
9月11日上午,第六屆中國人因工程高峰論壇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兩院院士、人因工程領域專家學者、設計創新領域專家、相關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代表近300人相聚青島,其中包括近20位院士,共話人因發展。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何華武,山東省副省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委員謝勇出席論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人因工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善廣等院士、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并圍繞推進人因工程理論探索和學科發展,支撐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等主題,進行深入研討。

論壇沿襲“鑄魂大國重器,共創美好未來”主題,同時創新專題內容和形式,體現“巡天探海、人因護航”特色,涵蓋特邀報告、青年沙龍以及人因理論與技術、復雜系統人因設計與測評、人因與智能生活三大分論壇。
人因工程是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與工業化水平的提升而迅猛發展的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
在距離地面400多公里的中國空間站,“太空出差三人組”——航天員湯洪波、航天員劉伯明和航天員聶海勝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利用寶貴的飛行機會進行人因工程試驗,目的是為了研究太空飛行對航天員身體、心理、操作行為、運動特點的影響。
這樣一場高規格論壇,將為政府、學界和企業界代表提供共商人因工程科學基礎研究、成果轉化與產品創新設計的高層次對話平臺。同時,讓青島贏得更多關注的目光,也將促進青島人因工程的發展。
1、這項工程“以人為中心”

人因工程是人類因素工程的簡稱,是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與工業化水平的提升而迅猛發展的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
它綜合運用生理學、心理學、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計算機科學、系統科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研究人與系統中其他要素之間的交互作用,確保系統實現安全、高效和宜人的目標。
自上世紀初期誕生以來,人因工程一直受到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它倡導“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在航空航天、國防裝備、能源交通、醫療衛生、建筑設計、日常生活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中國空間站中,分別設置了生活區和工作區。生活區內有獨立的睡眠區、衛生區、鍛煉區,還配有太空廚房及就餐區。在設計上最大程度考慮到私密性和便利性,極大地提高了航天員的太空生活質量。這就是人因工程的典型應用。
“實踐表明,2/3以上的各類事故原因與人因相關,一個充分進行人因設計、遵循人因工程方法的系統不僅能大大提高系統的性能,而且可以大大縮短研制周期、節省研制成本、降低系統安全風險。同時,還能滿足人的多層次需求和追求。”
參加本次論壇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人因工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善廣指出,人因工程的研究對象是一切由人制造的、有人參與控制或使用的產品或系統,研究的主要內容為人與系統其他要素的交互規律、基本原理、設計與評估方法等。
陳善廣介紹,近20年來,我國在人因工程學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了一批原創性理論和技術成果。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理念、理論研究、應用、相關政策與支持等方面還有較大差距。

大力推動中國人因工程發展,對于提升中國制造核心能力與工業化水平也至關重要。
正在到來的工業4.0時代包括兩大主題:一是智慧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能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這些都與人因工程高度交叉。人因工程領域的專家們認為,如果更系統化地加入對人的極限和適應能力的研究,加入“人-機-環境”的深度互動研究,加入對人的心理和情緒的全面關懷研究,必將助推科技和工業的躍遷。
2、既“高大上”,又很親民

雖然人因工程事關“巡天探海”的大國重器,但是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并不遙遠,可以說普通人的生活中,處處都有人因工程的應用成果。
例如,許多公共衛生間考慮到兒童等特殊人群的實際身高條件,設置了一高一矮不同形制的洗手臺;汽車設計中,考慮到不同人群的身體條件,座椅、后視鏡等都是可以調節的;考慮到鈴聲有可能會影響到人們參加一些特殊場合,現在的手機都設計了“振動模式”;Word軟件有自動保存文檔功能,就是怕因突然斷電等原因導致文檔丟失……
在今天舉行的人因科技裝備展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參展商帶來的新產品、新設計,也描摹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圖景。
現場,一款名為“機器人飲品大師”的自助機讓嘉賓紛紛駐足觀看。觀象君看到,在這臺機器上下單后,只用一兩分鐘,顧客就能喝到美式、拿鐵、摩卡、卡布奇諾、提拉米蘇、黑糖奶茶等飲品。

“企業三年前開始研發該產品,疫情防控期間在國內一經上市,立即成為了網紅產品。”青島拓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侯世龍說,機器實現了24小時全程、全天無人自助服務。可以自行消殺,也能線上點單,避免人與人直接接觸。
博瑞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腦——機接口系統設備,應用場景之一便是中風病人的身體康復,讓很多家庭看到希望的曙光。
“人偏癱中風后一邊不能動,而我們的系統,通過做算法的建模分析,分析出大腦想發出什么指令,用計算機解碼腦電的狀態。大腦的康復細胞具有代償的作用,原先受損的腦細胞周圍的細胞能代替它,當檢測到它有想動的意圖時候,通過外部設備讓它動,形成閉合回路。慢慢訓練腦細胞的代償作用,讓周圍的腦細胞代替原來的運動功能。”該公司銷售經理柯友望說。
3、青島場景豐富,大有可為

人因工程被譽為未來30年“中國智造”助推器。肩負著打造諸多“大國重器”重任的青島,在人因工程研究應用領域也走在了全國前列。
核能領域也是深度應用人因工程的產業之一。參與承辦此次論壇的青島企業先楚能源發展集團,深耕核電領域多年,涉及航天、核電高端裝備制造,核退役治理與核環保技術與工程、電站運維服務等領域,為國內外50多座核電機組提供了高端裝備和技術服務。
該集團下屬企業中烏先楚核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民營企業與外國政府部委合資的企業、首家涉核對外合資企業。“核能領域廣泛應用仿人類生態學的機器人,替代人進行危險復雜的工作,同時通過人因工程應用,行業可以充分做到風險防控,實現人、機、環境和諧發展?!敝袨跸瘸四芸萍加邢薰究偨浝碲w新華說。
即將在9月底封頂的中船“深遠海人因工程科研試驗基地”,是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裝備設計、測試與驗證,人員選拔與訓練等功能于一體的人因工程綜合實驗平臺。該基地主要針對深遠海裝備創新發展、人員保障等重大戰略需求,建設了大型涉人研究共用實驗平臺、生理心理測評平臺、船舶人員特性研究平臺等綜合實驗平臺,以促進深遠海裝備更加安全高效、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為海上運輸、科考和遠洋作業等提供服務。
“僅僅是郵輪艙室內的光環境系統,我們就要考慮設計出十幾項和人有關的因素?!敝写艘蚬こ萄芯吭焊痹洪L張玉乾告訴記者,燈光的色溫、色差、光照強度等因素都和人的生物節律緊密耦合,為了保證人群的舒適性,必須針對不同的人群、不同環境和不同的時間段,設計不同的光環境。
觀象君了解到,中船深遠海人因工程科研試驗基地建成后,將為青島導入以人因工程為牽引的產業鏈條,促進協同創新,打造國際領先的海洋人因工程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化基地。

此外,青島的中車四方、海爾、海信等企業,在產品設計中,也廣泛應用到人因工程技術,極大地提升了產品品質,促進了產業升級。
在制造業領域,青島擁有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39個;在海洋產業領域,青島擁有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一批重量級的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在數字產業領域,青島正加速布局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在城市建設領域,青島正在完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提高宜居宜業水平……
這些領域,都為人因工程技術在青研究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場景。發展人因工程,青島大有可為。
作者 | 王萌 攝影 | 邢志峰
責任編輯:程雪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