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三點,電話鈴響……
“您好,這里是青島市心理援助熱線,有什么可以幫您?”
“我就在天臺上,跳之前想找個人說說話……”
“可以的,我會認真地傾聽你,但你現在所在的位置,讓我很擔心你的安危,能不能先找個安全的地方坐下來,我們好好說說話。”
“嗯……”
“我現在靠著墻了。”
……
以上的對話曾出現在青島市心理援助熱線室內,經過熱線咨詢人員耐心的傾聽、充分的共情、冷靜專業的干預和處置,來電者家人來到現場,來電者暫時放棄了輕生計劃,并答應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心理機構接受專業的治療。

自殺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任何一場自殺場景都是我們不愿看到,也希望永遠不會再現的一幕。
大量的實踐和證據表明自殺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我們所處社會的文化、偏見、對精神衛生的認知匱乏、對自殺情緒的錯誤引導,可能才是將輕生的人推向死亡的真正兇手!
如果我們能在第一時間識別自殺預警,糾正認知誤區,消除世俗偏見、提供有效幫助,很多生命是可以挽救的。
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不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干預手段,但我們仍然可以積極行動起來……

作為一名普通人,當我們身邊有自殺傾向的人出現,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01.
“火眼金睛”識別自殺預警信號
自殺預警信號包括:
談論自殺
任何與自殺、死亡或自殘相關的表述,比如“我希望我從沒被生下來過”、“如果我們還能見面的話……”,或者“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尋找有致命性的工具
尋找毒藥、刀具或其他的能用于實施自殺行為的物件。
對死亡過度關注
極度關注死亡或暴力,或者寫下關于死亡的詩句或故事。
對未來沒有希望
感到無助、無望或者感覺“被困住了”,“看不到有任何出路”,并且堅信事情永遠不會出現轉機。
自我厭惡、自我憎恨
感覺自己毫無價值、內疚羞愧或自我憎恨。認為自己像是他人的負擔,可能會覺得“少了我所有人都會過得更好”。
開始安排后事
寫下遺囑、轉贈財產,或為家庭成員做出安排。
道別
突然登門拜訪或是致電問候親人朋友;向身邊人道別,仿佛再也不會見面一樣。
疏遠他人
逐漸遠離家人和朋友,逐漸在社交上孤立,渴望一個人獨處。
自我毀滅行為
飲酒量增加、藥物濫用、魯莽駕駛,或發生不安全的性行為。常常將自己置身于不必要的風險之中,仿佛在“找死”。
突然的平靜感
在極度的情緒低落后突然感到平靜或愉悅,可能意味著他/她已經下定決心要實施自殺。
02.
“耐心傾聽”尋求專業幫助
您可以這樣幫助TA:
1、保持冷靜,耐心傾聽,給予積極的反饋。
2、鼓勵他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求助其他專業人員。
3、家里有人出現自殺行為,切莫恐慌,避免“家丑不可外揚”觀念作祟而恥于向專業人員咨詢或尋求幫助。
4、要積極配合專業人員,對自殺未遂者進行評估,判斷再次自殺風險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給予心理服務。如果未遂者存在精神障礙、心理問題,要及時就醫治療。
5、加強對高危人群如精神疾病者的自殺風險評估。做好防范預案,不能讓他獨處,盡量避免危險物品的隨手可及。
6、一旦發生自殺行為,要迅速將其送醫院救治。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