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信息產業中,功率芯片被比作心臟,操作系統被比作大腦。近些年,國內芯片奮起直追,但普遍不具備挑戰國際巨頭的實力。中美貿易戰打響之后,科技史上最悲壯的“備胎”海思芯片轉正,給半導體行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給像王丕龍一樣的半導體“狂人”提振了士氣。
王丕龍是青島佳恩半導體的創始人,80后的他從研究生時期開始主攻半導體芯片研發,至今已經有15年了。半導體芯片是個資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業,王丕龍僅有20個人的團隊頂起了一家高新技術產業,掌握著創新型功率半導體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芯”。

王丕龍指導員工進行芯片可靠性試驗。
登門拜訪上海一公司20多次 終于拿下訂單
產品研發成功并不意味著可以順利銷入市場。為了企業能夠維持下去,員工們可以按時領薪水,性格內斂、一向話少的王丕龍不得不出去“跑客戶”。回憶起曾經拉業務的艱辛,王丕龍也有些感慨。“我們做的是全國市場,經常要各地出差。真的不想放棄任何一個潛在客戶,電話約不上,就只能要靠‘硬闖’。”
王丕龍說的“硬闖”就是不請自來的登門拜訪。大公司都有固定的芯片供應商,一般不會輕易與其他不熟悉的公司合作。為了拿下客戶,王丕龍放下所謂的面子,帶著誠意滿滿的方案和產品主動出擊,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海某電子公司的合作。
“頭十次去拜訪,至少有五次見不到人。即使見到了也是明確拒絕。”王丕龍不死心,每隔一段時間就專門拜訪一次,出差到上海附近也順便拜訪一次。他說,即便客戶不見我們,也要去,讓客戶看到誠意,給機會用產品說話。
在王丕龍“厚著臉皮”跑了上海20幾次之后,事情終于有了轉機。上海客戶的供貨告急!“他們訂購的韓國芯片出現了質量問題,正好我過去拜訪,他們終于愿意坐下來聊聊。”從一開始的閉門謝客,到最后的密切合作,王丕龍整整花了2年時間。如今,上海此客戶已經把100%的IGBT的芯片供應都交給佳恩半導體來做,并達成重要的戰略合作協議。

新能源汽車類相關芯片。
“我們做的是事業,不是生意”
從前幾年的入不敷出,到2018年實現8000萬營收。這4年的創業路艱苦不艱苦?回答這個問題的王丕龍并沒有太多抱怨。他就是一個典型的山東漢子,那種踏實憨厚、又倔又軸的人,認準的事情就要堅持,打碎了牙也要往肚子里咽。
“遇到的困難很多,但始終沒把它們當作問題。一個項目從啟動從結束至少一兩年的時間,有時候沒有成果還會突然中止掉,產品拿到客戶端驗證還會有問題等著解決,最終產品沒辦法落地,這種情況很正常,我們都是平常心。”
王丕龍和他的團隊,從來沒想過放棄。“我們是做事業的,不是做生意。”王丕龍說,他們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把自己歸位半導體人了,帶著一種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悲壯情緒。
“做事業就是認準了一門,就往下做,要有一種厚積薄發的篤定。做半導體就像是挖竹筍,寶藏都在地下,你看不到。需要3年、5年,甚至10年之后的精心澆灌。一旦哪天爆發了,就是參天大樹。”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國芯片面臨的是巨頭競爭帶來的嚴酷生存考驗,我們的努力也只是點的突破,面上的提升還要靠國家政策驅動。希望行業內可以知識共享、技術共享,資本的天秤往這里傾斜,政府、資本、從業人員三方共同努力,中國芯片產業一定會發展起來。”

佳恩半導體的技術團隊在做產品應用試驗。
4年苦心研發,累計15項自主專利
經過4年苦心研發,佳恩半導體的IGBT芯片技術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降低導通電阻、逆變電流,尤其是降低生產成本上,均領先于國內企業。在給深圳一家電子公司進行工業變頻器芯片定制化生產時,不僅降低了產品50%的成本,還對芯片性能進行優化,此客戶一年的來單高達800萬。
在青島某電器新能源空調相關供應鏈缺貨時,佳恩半導體能夠及時頂上,很快生產供貨,完美地替代了進口芯片,為客戶節省了150%的成本。同時在快恢復的時間、導航密度、效率參數方面均比進口芯片有顯著提升。
目前,青島佳恩半導體在新一代功率半導體領域,累計擁有15項自主專利,其中包含3項發明專利。其中功率器件半導體產品包括:600V~1200V IGBT、500V~1500V MOS、400V~1200V FRD等系列。半導體芯片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工業逆變控制、電焊機,電磁感應加熱、UPS、汽車充電樁及消費類開關電源等應用領域。王丕龍本也被評為”泰山領軍產業人才”。
對于未來的發展,王丕龍也有自己規劃。“佳恩的短期目標是要在2022年提交IPO材料上市,得到資本的助力。長期目標是在功率半導體領域的做成世界級企業,踏踏實實一步步并不是不可能。”下一步,佳恩半導體將在山東投資一家芯片封裝廠,完成新產業鏈布局。還會在北京、上海、深圳、臺灣、青島五地進行人才的集散,吸收優秀的半導體人才,進行深入合作。(因企業保密合作協議,文中隱去相關電子公司名稱)

佳恩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所獲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