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青少年抑郁癥,您了解多少?
“抑郁癥就是悲傷難過啊,小孩子比較容易情緒化,這不算病吧?”
“家長幫孩子建立強大的意志力,這樣就不會有抑郁癥了。”
“我們孩子又陽光又健康,不會抑郁的。”
……
真實的情況可能遠遠超出您的想象。

今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發布的“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行率為17.5%,其中重性抑郁障礙占2.0%。
今年三月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2020年,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達24.6%。
這意味著幾乎每4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出現抑郁癥狀。

青少年目前已被列入了抑郁癥防止重點人群,抑郁癥已經是常見病了,不再“小眾”,只是不易被我們察覺。

由于青少年群體的特殊性,孩子經常被大人誤判為“還小,不懂事”“嬌氣、矯情”,覺得過了這個時間段就好了。
很多時候,直到事情真正發生了,我們才會意識到,抑郁癥原來離孩子竟然那么近。

01
一部關于青少年抑郁癥的短片《燈火之下》備受大家關注。
短片采訪了一名正患有抑郁癥的高中女生純子,她面對鏡頭說出了患病的經過和感受——
當采訪者問到:你是怎么患上抑郁癥的?
純子的表情有點迷茫,說不出具體的節點,只想起來一開始是學習壓力和人際關系壓力都比較大,家庭里的氛圍也不是很好,遇到很多問題,所以心情不好。
但后來她心情不好的時間越來越長,壓抑越來越難排解,有時會因為一件小事心情低落1、2周,會因為丟了一支筆大發脾氣。
接著她還出現了消化不良、頭暈等身體上的癥狀。
“已經不是說生活中心情好不好了,而是心情不好就是全部的生活了”。

隨著病情越來越重,純子出現了嚴重的失眠,每天凌晨4點半才迷糊地睡著,6點又得爬起來上學,在學校里精神非常差,上課就趴在桌子上半夢半醒地發呆。
在長期睡眠不足、情緒壓抑的狀態下,純子出現了精神渙散、注意力嚴重下降的癥狀,走在路上容易摔跤、崴腳,過馬路還來不及躲車,什么事都不想做。
“那時候腦子里會有些奇怪的想法出來,后來會仔細地思考這些想法,比如死亡。”

純子最后開始向外界求助,被確診為抑郁癥,在醫生的建議下決定休學并在家調養一段時間。
純子說,她作為抑郁癥患者,深深地發現大家對這個疾病的認識和科學知識還不夠。
“精神疾病更多的是一個無形的較量,在這個艱辛的過程中,患者、醫生、親人、同事、朋友,都可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我希望大家可以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關注,同時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

02
孩子身體上的疾病,大人往往都能很快發現并帶他們去醫院治療,而心理上的問題卻很難發現。
即使發現問題,很多父母由于時間不足、認識不足等原因造成拖延,一開始以為時間會抹平一切,但是問題卻愈演愈烈,直到發展成病態。
青少年抑郁癥并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靠心理疏導就能好,不需要去醫院。實際上,抑郁癥是一種疾病,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心理治療或三者相結合的綜合治療。可以把它看成是精神上的“感冒”,是能夠治好的。通過合理的治療和干預,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抑郁癥?
抑郁癥沒有所謂的“模樣”,很多開朗愛笑的孩子,內心也可能正經歷巨大的痛苦和煎熬,這就更需要家長們在生活中對孩子細心關注。
當出現以下情況,且癥狀持續兩周以上,正常生活、學習、社交都受到明顯影響的時候,建議要及時到精神心理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去進行就診 ▼
1. 一段時間總也高興不起來。這種憂傷不只表現在表情上,也可能表現在動作和姿態上。
2. 可能會體現出對社會交往的厭倦、冷淡,對周圍的事物都開始失去興趣。
3. 認知功能受到損害,出現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創造性下降等情況。
4. 伴有一些沒有明確原因的長期失眠、食欲減退、體重下降、身體總覺得很疲倦。
需要分辨的是,抑郁癥不是簡單的“壞心情”,它有著嚴格的診斷標準,并不能依據單純的個別癥狀或簡單的篩查量表就認為是得了抑郁癥。
所以當孩子遇到不高興的事情可能也會感到情緒低落或壓力大,不能簡單判斷為抑郁癥。“相關癥狀持續兩周以上”這一標準很重要。

03
目前,抑郁癥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普遍認為患抑郁癥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
青少年抑郁癥往往來自他們面臨的現實困境。
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從小承載著父母的高期望,在學校,面臨著高強度的學習升學壓力,而在生活中,又非常容易陷入網絡成癮等泥淖。加之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求知欲與尚未完全成熟的心智沖突,很容易讓他們產生心理問題甚至精神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對抑郁癥的認識正在不斷提高。很多人已能意識到,抑郁癥不是嬌氣、不是矯情,不是“忍一忍”“想開一點就過去了”;再深入點,一些人還能知道,抑郁癥不單純是心理問題,它也包含由心理引發的生理變化。

去年9月,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郁癥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高中及高校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異常者重點關注。在日常中,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設置心理輔導(咨詢)室,配備專業教師授課,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

這些舉措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早預警和干預,為飽受抑郁癥煎熬的學生提供切實幫助,讓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獲得治療最佳時機,從而幫助他們早日康復,回歸正常校園生活。

希望我們能對孩子少一點質疑,多一些支持和陪伴,不要把消極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不只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更要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交朋友,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讓所有孩子都能遠離抑郁癥的困擾!
(來源:首都教育公眾號)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