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評論員 王學義
“不管是不是親生的,都能幫你做成親生的。”你能想象“親子鑒定”也造假,并成為非法領養“洗白身份”黑色鏈條上的一環嗎?
問題已然令人觸目驚心。近日,有媒體報道廣東華醫大司法鑒定中心涉嫌虛假鑒定。廣州市司法局當天啟動調查程序,9月15日再次發布通報:廣東華醫大司法鑒定中心目前已停止受理司法鑒定業務,接受調查。廣州司法局已將發現的涉嫌犯罪的線索和證據材料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曝光后,相關部門介入顯然很迅速,而目前調查也讓報道內容得以部分證實。3份假血樣,連同3個假名字一起,被送到了廣州這家司法鑒定所。3天后,一份親子鑒定報告出現在“廣州公法鏈”官網的示證平臺上。兩個虛構的人,建立了法律意義上的父子關系。造成這一“離奇”現象的催化劑,是一筆數萬元的“代辦費”。
“有錢能使鬼推磨”是一種修辭方式,而花錢能讓“陌生人變親生”卻有著實打實的危害性。在中國這個極其注重血緣關系的國家,其危險性無疑會更大。
這給打拐、杜絕非法領養等造成了極大阻力。一個參與暗訪的打拐志愿者說,從司法鑒定機構拿到親子鑒定后,就能領出生醫學證明,而后可以上戶口。而且,當事人有權拒絕再次鑒定,經過這一番“洗白”,會讓多少被拐賣孩子再也找不回自己的家門?有多少家庭會流盡淚水而又無可奈何?
這也給倫理關系和社會秩序造成嚴重危害。做親子鑒定的主要群體還包括有倫理和財產糾紛者。一份由司法鑒定機構開出的虛假親子鑒定報告,不僅能讓一個家庭瞬間破裂,將倫理道德撕得粉碎,也能讓辛苦積攢一輩子的財產流入陌生人的腰包。如此破壞力,誰能承受得起?
這還嚴重損害司法鑒定的公信力。司法鑒定報告是極其嚴肅的。此次涉事的廣東華醫大司法鑒定中心,是經廣東省司法廳批準的具有獨立司法鑒定資質的正規大型司法鑒定機構。就在這樣一家機構,親子鑒定結果卻儼然成為“橡皮泥”,想捏成啥樣就捏成啥樣。更令人擔憂的是,從報道看來,存在問題的顯然并非廣州這一家,黃牛跟包括浙江在內的很多地區的鑒定機構都有合作。
所以,對那些把親子鑒定結果玩弄于股掌之間的黃牛,必須依法嚴懲。對那些漏洞叢生的鑒定機構和見錢眼開的工作人員,也必須一查到底,挖出內鬼,刮骨療毒。如今,廣州已經開了一個頭,其他地方也應及時跟上。
另外,司法鑒定領域也存在機制問題。如同網絡大V@法醫秦明 所言,“司法部門對社會司法鑒定機構的監督管理應立即加強”,作為營利性鑒定機構,難免有人會為了金錢鋌而走險。事實上,早在2016年6月,司法部辦公廳曾發布通知,規范司法鑒定機構開展親子鑒定業務有關工作。但個別司法鑒定機構工作人員為了利益,根本無視禁令要求,肆意放寬條件、簡化手續,為虛假鑒定大開方便之門。必須從制度上進行有效規制,從法律上加大懲治力度,該取消資質的就取消資質,該追究刑責的就追究刑責,使其嚴格依法依規而行,不敢越雷池一步。
守好親子鑒定的大門,關乎倫理、關乎法治、關乎私產、關乎最基本的公平公正,容不得一分一秒的“打盹兒”,更遑論黑色利益鏈。監管部門以及全社會都必須睜大眼睛,謹守底線,因為失守的代價,我們根本無力承受。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