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是“世界城市日”。城市承載著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青島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需要持續深化“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工作理念,聚焦群眾出行更加順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共建共享更加宜居的城市。
今年以來,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抓手,圍繞提升城市品質,青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標準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應該增強緊迫感、責任感,進一步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推動實現更高水平宜居宜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要加快解決“堵”的問題,加強地鐵、道路和停車設施建設,狠抓交通秩序整治,提高路網整體運行效率。出行便利是美好生活的應有之義。今年以來,青島在優先發展城市交通、完善城市路網、優化公共交通線網布局和停車建設服務方面按下了“快進鍵”。公交路網“越織越密”:86條公交線路得到優化調整,其中新開線路11條;軌道交通網絡布局不斷完善:未來5年,青島將建設7個地鐵項目。已經獲批的9條線路中,6條線路已建成通車;停車難問題不斷得到緩解:錯時開放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184個,泊位12500余個。不僅如此,數字化賦能也讓交通出行更智慧。整體路網平均速度提高了,通行時間縮短了,高峰持續時間減少了…… “人悅其行”的美好愿景正逐漸變為現實,城市發展格局也進一步打開。
大力整治“亂”的現象,持續做好清理違法建筑、農貿市場管理、老舊小區改造和整治亂貼亂畫、亂堆亂放等工作,全面改善市容秩序。市容秩序的改善是民生領域的“天大小事”,關系著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針對重點領域存在的短板和問題,各部門拿出了實招和硬招。被列入今年市辦實事的13處農貿市場的標準化升級改造,涉及場地環境、劃行歸市、設施設備配置3個大項80個小項。今年計劃改造的216個老舊小區項目目前已全部開工,預計到年底,7.2萬戶居民將住上煥然一新的房子……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讓市民切實感受到了城市的溫度、幸福的質感,是文明進步的生動體現。
著力做好“美”的文章,抓好環境衛生整治,加快建設公園城市,推動城市品質全方位提升,充分展現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新面貌。近年來,優美的環境日益成為廣大市民的“剛需”。連續25年保持“國家衛生城市”殊榮的青島,在加強環境衛生整治的同時,還對標深圳、成都等先進城市,強力推進山頭公園整治、加快建設口袋公園,開展公園城市研究,狠抓綠化長效管理。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青島更有韻味,城市軟實力也在不斷進階。
提升城市品質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需要“全民參與、人人有責”。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及時回應群眾訴求,維護好群眾利益,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豐富多彩,讓近者悅遠者來。這也是城市建設、發展、治理的價值所在。(鞠培霞)

青島日報2021年11月2日2版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