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11月3日8版
一周說 農貿市場,不僅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還豐富了城市“煙火氣”。但部分農貿市場污水橫流、垃圾滿地、冒市經營、車輛亂停等問題屢治不愈,成了百姓的心頭堵。要想讓農貿市場真正便民不擾民,亟須跨越“硬件關”“管理關”和“素質關”——
別讓“煙火氣”擾了“凡人心”
俗話說“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農貿市場連著千家萬戶,關乎民生福祉,不僅為人們生活提供了便利,還豐富了城市“煙火氣”。但部分農貿市場污水橫流、垃圾滿地、冒市經營、車輛亂停等問題屢治不愈,既降低了市民的購物體驗,也給周圍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讓本應撫人心的“煙火氣”,卻擾了“凡人心”。
如何才能使“煙火氣”在便民的同時不擾民?這是青島農貿市場必須面對的問題。有關人士指出,要想讓農貿市場成為一處真正撫慰凡人心之所在,亟須跨越“硬件關”“管理關”和“素質關”。
首過“硬件關”。硬件設施差、配套不完善,是導致一些農貿市場內外環境衛生較差、秩序混亂的根本原因之一。此前,有多位網友在觀海新聞客戶端“直通12345”平臺留言反映,李滄區東山市場內缺乏排水設施,商戶隨意傾倒污水致使市場內污水橫流,且市場內沒有公廁,一些商戶隨地大小便問題屢禁不絕。盡管街道和市場管理方承諾“要加強衛生保潔力度,并勸誡商戶就近如廁”。但記者近日探訪發現,上述問題并未得到有效解決。

東山市場周邊小區成了露天廁所。
市場的衛生干凈和設施便捷,是百姓購物的基本要求。但由于一些市場在建設之初,就沒有配套完備的排水設施和公廁,致使隨意傾倒現象頻現、隨地大小便問題凸顯。
據悉,近年來,我市不斷對農貿市場進行新建改造和星級創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0余處農貿市場參與到創星活動中,其中,50余處農貿市場進行了新建改造,但仍有200多家農貿市場從硬件上根本達不到評星的標準,亟待通過改造補齊短板。就此,有關人士指出,對待問題市場,該整修的整修,該重建的重建。具體而言,有關部門要督導農貿市場產權單位參照星級創建標準,向星級市場“取經”,通過硬件設施的改造,解決制約環境衛生的硬件短板。
再過“管理關”。硬件設施配套再完善,但管理跟不上,仍會出現各種亂象。因此,抓好市場管理,才能更長久地規范市場內外的環境衛生及秩序。日前,本報刊發《農貿市場:管理不跟趟,逛著心不暢》報道反映,嶗山區歡樂大家庭農貿市場、家得樂農貿市場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升級改造,但開業不久市場就臟亂回潮。
硬件設施升級了,各項管理制度也掛上了墻,但市場的保潔力度沒有跟上,管理人員的巡查沒有到位,致使整個市場的管理“留了級”。在市容秩序整治中,我市提出要“因地制宜、規范有序、便民利民、活而不亂”。對于農貿市場管理來說,這16個字尤為重要。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應當提高農貿市場主辦方的管理水平。有關部門要定期對農貿市場主辦方進行安全生產、衛生管理等知識的培訓,令其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提高規范經營的意識。農貿市場主辦方要將市場管理工作視為市場興衰的命脈,將工作責任落實到崗到人,對標整改、全面提高。還要引入相關考核機制和清出制度,讓違反管理制度的經營者心有畏懼、警鐘長鳴。最終形成市場主辦方盡職、經營者自律的農貿市場長效管理機制。另一方面,治理農貿市場內外環境,減少市民的吐槽,這就需要各級管理部門、街道執行部門以及市場主辦方建立聯席機制,理順各自的責任,打通協同管理的痛點,建立聯合執法、常態管理的長效機制。從而讓農貿市場便民“最大化”,擾民“最小化”,真正實現16個字的目標。

亂停現象屢禁不止。

環境臟亂頻回潮。
三過“素質關”。市民、商戶都是農貿市場的參與者,其素質缺位與部分農貿市場秩序混亂、衛生臟亂不無關系。以農貿市場周邊亂停車為例。有網友吐槽,即使市場周邊有停車位,但一些車主為了省錢、省事,往往抱著臨時一停、交警不在的心態,將車直接停在市場門口,更有甚者在馬路上停成了兩排。還有的車主為了避免交警貼罰單,自己守在車內,同行人下去購物。交警一來就開車轉一圈,等交警走了再開車回來。
市場外亂停車問題,只是農貿市場各種亂象的一個側影,但卻最能顯示市民素質。文明典范城市,需要更多的文明市民,我們都應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入手,不違法亂停、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大小便,并向占路經營的游商浮販和環境臟亂的市場說“不”,理性消費,用腳投票。當然,作為商戶,更應當對標市場的管理制度,嚴于律己,文明經營,自覺維護攤位前的衛生和秩序。
農貿市場,一頭系著政府為民辦事的初心,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的百姓生活需求。目前,我市正在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讓農貿市場治理得更好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因此,希望相關部門持之以恒,標本兼治,建立常態化和長效性治理機制,維護農貿市場內外環境整潔、經營有序,讓市民購物、生活更舒心、安心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