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提升城市品質,是青島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重要指示要求的實際行動。我們要錨定這一目標,以更高標準、更大決心、更實舉措做好創建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突出問題上狠下功夫,扎實推動創建工作不斷取得實效。
做好城市工作,必須樹立強烈的問題導向。城市建設發展存在什么問題,就應該以什么問題為抓手,哪些問題突出,就應該突出抓哪些問題。當前,要加快解決“堵”的問題,治理“亂”的現象,做好“美”的文章,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這是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的客觀需要。其中,治堵先要治車,聚焦“停車難”,加大亂停車、“僵尸車”整治力度,可謂抓住了問題的“七寸”。充分挖掘停車資源,規范停車位管理,則是堅持源頭治理的體現。對于這些突出問題,應堅持標本兼治,對癥下藥,既要清除亂象,也要解決好硬件不足等問題,切實補齊城市治理短板。
民生難點痛點,也應該是城市治理的重點。城市治理中的第一要務,就是重視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看重群眾所期待的變化。小廣告是居民“心頭的痛”,也是城市里的“牛皮癬”。要聚焦解決亂貼亂畫問題,持續推進居民小區和背街小巷小廣告清理,規范廣告牌匾設置,打造“潔序凈美”城市環境。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綜合行政執法部門立案查處亂貼亂畫小廣告1249起,立案數量及罰款數額均為去年全年2.5倍左右。當然,治小廣告僅靠“堵”是不夠的,也要采取有效的疏導措施。為此,市城市管理局在全國首先搭建小廣告信息登記與查詢平臺,在全市推廣安裝公共信息發布欄,引導小廣告規范張貼。同時,邀請市民利用微信小程序,對小廣告“動態清零”居民小區的實際清理情況進行監督。正可謂,思路一換天地寬。而這種思維也是服務思維,以市民為本,與企業換位思考,體現了城市治理的初心。
城市治理要于細微處見態度、見功夫、見精神。要聚焦解決占路經營問題,加強日常巡查,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防止問題反彈回潮。要聚焦解決違法建設問題,堅持依法依規,做好群眾工作,切實抓好存量違建綜合治理和新生違建防控。這其中,拆違治違,是一道法治思維和民生考量的綜合題,是公共利益和非法私利的博弈。從長遠利益和城市現實來看,拆違非但不會影響民生,還會讓城市更亮麗,讓百姓生活更美好。既要堅持“鐵腕”“鐵面”,有敢啃硬骨頭的勇氣與擔當,也要做好引導,讓市民真正感受到“原來我們住的地方可以這樣整潔”。當違建倒下去,立起來的是法律紅線,騰出來的是發展空間。還要健全完善網格化管理,用好信息化手段,形成問題發現、上報、分流、辦理、督查、反饋的工作機制,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當城市越來越“聰明”,治理也會越來越進步。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只有多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才能讓城市治理贏得群眾認可。這離不開扎實的調研,離不開走街串巷的探訪。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才能確保問題真正解決,工作見到實效。(王學義)
青島日報2021年11月23日3版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