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8日訊 11月27日,由駐青央企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參建的大連灣海底隧道完成年內第11個管節——E12管節的安裝,這標志著項目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保九爭十”的目標。自去年12月9日首節沉管安裝成功,12個月安裝12個管節,創造了沉管安裝的“中國速度”,進一步展現了中交一航局在跨海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的強大實力。

此次安裝的E12管節為標準管節,沉放位置水深約25米,安裝完成后,隧道海底段突破2000米大關,沉管安裝任務完成18個管節的三分之二。上午6:00,沉管浮運安裝工作正式啟動,在先后完成拖輪編隊、浮運、系泊、拉合、水力壓接等工序后,于當日19:26與E11管節精準對接,用時約13.5個小時。經測控系統顯示,E12管節安裝精度滿足設計要求。
面對大連新一輪疫情,在大連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項目實施機構大連城市管理局的科學組織下,項目團隊堅持疫情防控和現場生產兩手抓、兩不誤,一方面搶抓施工窗口,順利完成安裝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嚴防嚴控,先后進行5輪核酸檢測,確保全體員工生命安全,為超額完成年度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沉管安裝團隊以“打造一流的沉管浮運安裝施工管理團隊”為目標,堅持“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理念,克服了水域施工狹小、臨近航道、淺覆蓋層系泊、寒冷條件下水上作業等諸多困難,開展了全漂浮整平、頂進節段法最終接頭、水下電纜插座、船舶軟件升級等十幾項技術研究,多項技術填補了行業空白,打破了國際壟斷。
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中交一航局牢記央企使命擔當,積極貫徹落實“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交通強國”國家戰略,依托專業團隊和一流裝備,創下12個小時浮運安裝單個管節、40天內安裝3個管節以及單個公司月均安裝1個管節、全年安裝11個管節等多項新紀錄,在我國首條高緯度寒冷地區沉管隧道實現了行業新突破,充分彰顯了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主力軍、頂梁柱作用。

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是以PPP模式實施的重大民生工程。建成后,將為大連新增一條縱貫南北的快速通道,對于緩解交通壓力、優化城市功能、推動大連灣兩岸一體化建設和實現“三年過萬億”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按計劃,項目團隊將在明年8月前完成剩余6個管節的浮運安裝,10月份完成最終接頭頂推,確保項目如期建成通車。(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 通訊員 欒兆鵬 田普江 劉元強)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