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雙減”政策的關鍵在于提升教師的素養,青島虎山路小學小π數學工作室,以“減量不減質,減負不減責,減壓不減愛”為目標,繼續開展系列扎實有效的區域大集備活動,不斷完善集備的基本思路和教學流程,提升校內集備的質量。
前期回顧
9月,虎山路小學承辦李滄區名師開放課活動,工作室聶波老師執教市級名師開放課,六年級數學團隊進行集備交流。
10月,工作室主持人李冉老師進行《“1+n”互促交流,助力品質課堂》區級經驗交流。工作室劉欣、李冉、牟曉燕、董梅芝老師多次參加區域集備評課活動。

11月19日,學校承辦李滄區小學數學大單元主題集備活動,工作室王海鳳和黃艷萍老師執教區級公開課,姚雪娟老師進行區級經驗交流,三年級數學團隊進行集備交流。

本次大集備的主題是三年級《圖形的周長》單元。青島虎山路小學數學團隊在教研員解老師的帶領下和區域骨干教師的指導制定了磨課計劃表和集備任務表,把磨課時間、班級以及每次磨課的關注點進行一一羅列,根據計劃表兩個團隊的老師有條不紊的開展集備,力爭在每一次集備的過程中突破自我。

制定計劃,穩步推進
(一)磨“理念、教材”——基礎磨
第一次磨課的關注點定位在磨“理念、教材”,通過對吳正憲等名師課例的研究,學習了優質教育理念,通過對課標的學習,精準的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10月9日和10月13日分別進行第一次磨課,通過這一輪的基礎磨課,能夠明晰課堂的教學環節,準確的把握教學目標。

(二)磨“學情、方法”——優化磨
根據上一次磨課指出的問題,團隊成員在解老師的帶領下匯集在虎山路小學進行了第二次團隊磨課,第二輪的磨課主要關注“學情與方法”的打磨,通過這輪打磨,提高了課堂效率,優化了教學方法。

(三)磨“細節、風格”——提升磨
結合教研員解老師的指導意見,兩位老師在虎山路小學進行了第三次團隊磨課,第三磨的關注點是課堂的細節與風格。力求磨出一節有深度的,值得每個人反思細品的好課。

三次磨課后,兩個團隊又積極地進行了探討改進,解老師緊跟指導,利用周末的時間兩位老師進行了4次模擬上課,解老師連續兩個晚上在釘釘群內進行語音線上指導,包括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教師語言、教師形態等,從方方面面對兩節課進行細致入微的指導,讓教師對課的研究沉下去、深下去,對課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在解老師和課程團隊的指導下,課堂層次得以提升,從而間接提升了學生的思維。

2021年11月19日上午,李滄區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大單元主題集備研討會通過線上釘釘直播與線下各校集中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李滄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數學教研員解莉老師及全區三年級數學教師參與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共分為三大板塊:課堂教學展示、大單元主題集備展示、課程團隊講座式評課。
優質資源,聚集共享
工作室王海鳳老師執教第一課時《周長的意義》,通過“指一指、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重點感受“一周”“長度”兩個關鍵詞,從而引出周長的意義。在測量圖形周長這個環節中,引導學生一步感受周長的意義,深化認識。整節課教師緊緊抓住周長的本質展開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圖形的周長實際上就是圍城圖形線段的長度,提升學生的思維。

工作室黃艷萍老師執教第二課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本節課黃老師緊緊抓住圖形的特征展開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教學,在優化方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總結正方形和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練習題設計巧妙,在計算不規則圖形和規則圖形周長的時候,深化學生的感知,無論是直線圖形還是曲線圖形計算它們的周長歸根結底都是求它們一周的長度,抓住周長的本質特征。

單元集備,助力成長
青島虎山路小學的數學團隊分別從教學反思、六個方面的單元統整進行集備展示。王海鳳和黃艷萍老師分享在磨課過程中收獲:研讀教材、關注情境、問題引領、充分感知......真心感謝教研員解老師高位引領,連續一周晚上進行線上指導,直到深夜。孟香老師進行磨課過程和目標、內容統整方面的分享,殷春輝老師進行教學過程和數學文化的分享,姚雪娟老師進行課堂練習、數學思維的分享,兩節課注重知識串聯,重視學生直觀感知,抓住周長的本質展開教學,滲透數學文化點,貫穿始終,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骨干引領,抱團發展
為了更好的發揮區域骨干的輻射作用,青島浮山路小學管妮、青島李村小學呂程、青島書院路小學王珵珵三位課程團隊的老師分別從教師層面、學生層面和教學策略方面進行講座式評課。王珵珵老師從教師層面,提到教學中從大量的具體情境出發, 將枯燥、抽象的數學概念融入操作活動中,以感覺、直覺、表象為基礎, 引導學在“親身體驗”中建立對“圍成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 ”的表象認識,探究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加深對周長意義的理解。使學生正確把握知識的本質,使知識內化于心。

呂程老師從學生層面,提到教學活動注重啟發式,以學生發展水平和已有經驗為基礎,把握數學內容的本質,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管妮老師從教學策略層面,提到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組織操作、觀察、思考、反思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感悟數學基本思想。本單元的兩節課,教師都能夠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做”中積累活動經驗,在“思”中感悟數學思想。

區域集備活動,讓老師們深切的感受到:集備研課不僅僅只是追求完美的課堂,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歷練,是專業水平提升的一個抓手,更是團隊成長的催化劑。
雙減背景下,減負提質增效是學校以及教師永恒的追求。區域集備真真切切的落實“雙減”政策,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共同成長,轉變教師教學觀念和行為,從而優化學生學習方式,提升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扎實推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文圖/王海鳳 劉欣 通訊員/劉鑫)
實習編輯: 王殷
責任編輯: 楊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