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8日訊 近日,青島市第七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開展“學員大講堂”第二課,實訓隊員們聚焦金融助力碳中和、智慧燈桿建設和打造郵票等文創產品主題,分享在深圳的調研成果,推動相關經驗在青島實踐落地。
碳中和不僅是一場能源革命,更是一場產業變革。光伏、風電等新能源迎來大發展,傳統的產業包括鋼鐵、水泥、化工需要升級改造,而通過金融手段對綠色產業進行資金支持,將大大促進綠色行業蓬勃發展。
“隨著‘雙碳’戰略目標的明確提出,綠色金融蓬勃發展。以碳排放配額為質押的綠色融資模式,告別了傳統的房產、土地抵押等融資模式,為企業豐富了融資擔保品。” 實訓干部張文超長期關注綠色金融助力碳中和主題,他舉例說,青島銀行今年為青島能源集團下屬公司——青島金泓熱力有限公司辦理1000萬元碳配額質押貸款業務,將推動熱電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色低碳發展。借鑒深圳經驗做法,更好地發揮金融屬性,青島銀行將逐步建立和完善藍色金融標準與藍色金融產品體系,為青島重點排放單位提供多樣化、特色性的碳金融綜合性服務方案。

實訓干部張文超
路燈的發展一共經歷三個過程,作為普通路燈解決最基礎的照明問題,到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即文化路燈,再到現在的智慧路燈。深圳自2019年開始率先實行5G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印發的《深圳市多功能智能桿基礎設施管理辦法》是全國首個對多功能智能桿進行規范的文件,對新建路燈、改擴建路燈以及存量桿體如何布局做了明確的規定,并把深圳政府部門的責權利進行了明確規范。目前,作為唯一的統一運營和維護單位,特區建發集團已經投入39億元用于多功能智能桿的改造,提供5G場景30余個。
實訓干部姜姝萍以深圳智慧燈桿為切口,為青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建言獻策。“目前,青島市、區兩級已全部納入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青島正全力構建數字治理新模式、提升為民服務新體驗、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全方位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 姜姝萍說,借鑒深圳經驗,把新基建作為一個體系,因地制宜分層次利用路燈桿和監控桿,提前儲備5G站址資源。把新基建作為一個系統,成立專班統籌推進相關工作。把新基建作為一個產業,由平臺公司負責全市智慧燈桿的建設和運維,減少財政支出的同時帶動整個產業鏈,同時用好全市的數據資源,依法開展商業化和市場化服務,全力挖掘數據經濟效益,以數字產業化培養經濟發展新動能。

實訓干部姜姝萍
中國郵政主要有金融、寄遞、渠道平臺、集郵與文化傳媒四大板塊業務,并且承擔著郵政普遍服務的政治責任,目前在世界500強中位列第74位。作為中國郵政青島市分公司集郵與文化傳媒部一員,實訓干部戴立平關注文創領域,致力于立足青島文化底蘊,設計研發有青島故事的專屬郵票和明信片,將青島的人文歷史以國家名片形式予以呈現和展示。例如,將青島的“網紅打卡地”單獨設計成郵票和明信片,現場加蓋紀念郵戳,讓青島看得見、帶得走。

實訓干部戴立平
“郵票折射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歷史,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名片。方寸之間,展現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歷史、科技、經濟、文化、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等特色。” 戴立平說,中國郵政青島市分公司目前已與雅昌等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依托其頂尖的設計、研發和印刷能力,配合青島組織的重大活動和宣傳需求,不斷推出青島題材的文創產品,做到青島有大事,必然有郵票。通過郵票、明信片等產品,講好青島故事,傳播好青島聲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李勛祥 文/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