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預防和減少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需采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措施。如果發現兒童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應及早轉到專業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1、家庭養育
1)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做到“九不要”。
① 不要過度溺愛。對孩子的關心要適度,不要過分關心。過分關心
會讓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往往變得驕傲自大。
② 不要賄賂孩子。家長應該讓孩子從小明白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只有通過努力才能拿到想要的東西,有付出才會有收獲。
③ 不要太親近孩子。孩子應該有自己的成長空間,不能因為過于親近孩子而剝奪了孩子與同齡人相處的機會。只有與同齡孩子多相處,才能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④ 不要勉強孩子挑戰不可能的任務。孩子通過日常小事情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十分重要,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注意不要交付給孩子一些難以勝任的事情,容易打擊其自信心。
⑤ 不要對孩子太嚴厲。小孩子做錯事情是很正常的,不要動不動就打罵或斥責孩子,否則會使孩子變得自卑、膽怯,甚至激烈反抗、斗爭、殘暴、離家出走等。
⑥ 不要欺騙和恐嚇孩子。父母切勿欺騙甚至恐嚇孩子,這會影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⑦ 不要當眾批評孩子。孩子也同樣有自尊心,所以不要當眾批評孩子,否則會對其心理造成不小傷害。
⑧ 不要過分夸獎孩子。父母對待孩子要賞罰有度,忌大肆夸獎或過重懲罰。孩子取得好成績當然可以表揚,但要適可而止,防止孩子沾沾自喜、驕傲自滿。
⑨ 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孩子很敏感,家長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 不要把生活中所受的氣發在孩子頭上,長此以往,孩子容易膽小、多疑, 甚至自閉。
2)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
在當今社會環境影響下,多數家長因攀比心理的存在,過度重視家庭的優裕條件,最大限度的滿足小學生的物質需求,忽視和他們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小學生與家長發展健康的依戀關系。家長要根據自身特征,和小學生建立密切的、健康的感情聯絡機制,如每周或每月固定時間給幼兒講故事,帶他們參觀自己工作的地方、節假日一起外出旅游等,幫助幼兒更好了解家長,與家長建立安全型依戀關系。
3)幫助兒童建立起恰當的自我意識,掌握解決問題和社會交往技巧
家長為兒童作示范,同時用語言描述自己要做出的行為并分析其原因。鼓勵兒童與同伴進行交往,為兒童解釋同伴交往中的規則,并說明當他做出某種行為時其他兒童可能的行為和情緒反應。與同伴一起快樂地游戲可以提高兒童的自信和自尊水平,降低其警覺性和攻擊性。

2、學校教育
學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其重點是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 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進行心理評估:使用心理學的方法和工具,對學生的心理狀態、行為以及成長環境進行描述、分析、歸類、鑒別評估,為進一步的干預提供依據。
在學校心理衛生工作中,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篩查高風險人群就是一種一般性的評估,為實施預防性干預提供依據。在干預方案實施過程中或實施干預之后,心理評估可以檢驗干預效果。心理評估方法包括: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測驗法。
3)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學校心理咨詢服務對象主要是學生,對學生在學習、認知、情緒、行為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進行心理干預。其次是家長和教師。許多家長和教師對心理咨詢的認識有誤區,認為那是針對學生的,與他們無關。實際上,很多家長和教師在處理與學生的關系以及教育方式方面也應該接受心理咨詢。并且幫助學生學會解決心理發展中的困惑和疑難,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咨詢人員須得有家長和學校的配合甚至一起會診,分析學生有關心理癥狀,把握“病因”,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3、社會環境
孩子的成長不僅僅取決于家庭和學校,社會環境因素也是極為重要的。
1)改善學校周圍環境: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提高,連學校附近都有許多游戲場所和網吧。因為孩子的自制力較差,抵不住誘惑,很容易沉進去。為此社會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管理力度,把孩子的未來放在第一位,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美好的發展環境。

2)宣傳兒童心理健康知識:孩子心理問題的出現,多是受到家庭或學校的影響,而大多數的家長并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老師也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當孩子出現問題后,家長也都束手無策,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宣傳,令社會對此引起重視,并開展兒童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重視兒童心理問題導致的負面影響,及時進行兒童心理干預。
3)更新教育觀念:因為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小孩肩負很重的學習負擔,從而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當今的教育不應成為兒童成長道路上的壓力源,應該更新教育觀念,促進兒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同時院校內完善兒童心理活動室、心理咨詢室等,進行及時的兒童心理干預,積極引導有心理問題的兒童正確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責任編輯:單蓓蓓